當年負鼎去乾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辛棄疾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全文:
當年負鼎去乾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豈是調羹雙妙手,故教初發勸持觴。

辛棄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辛棄疾當年負鼎去乾湯,至味須參芍藥芳書法作品欣賞
當年負鼎去乾湯,至味須參芍藥芳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負鼎

指 伊尹 背負鼎俎見 湯 ,喻以烹調致 湯 王道之事。《史記·殷本紀》:“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於 湯 而無由,乃為 有莘氏 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説 湯 ,致於王道。” 唐 李白 《送梁四歸東平》詩:“ 殷王 期負鼎, 汶水 起垂竿。” 宋 葉適 《魏華甫鶴山書院》詩:“垂竿 桐江 笑短弱,負鼎 莘野 嫌豪粗。”後用以指輔佐帝王,擔當治國之任。《後漢書·馬援傳論》:“ 馬援 騰聲 三輔 ,遨遊二帝,及定節立謀,以乾時主,將懷負鼎之願,蓋為千載之遇焉。”《晉書·紀瞻傳》:“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勞無負鼎,口不商歌,橫逢大運,頻煩饕竊。” 唐 崔湜 《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詩:“進無負鼎説,退慚補袞詩。”

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呂氏春秋·本味》:“ 湯 得 伊尹 ,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説 湯 以至味。” 高誘 註:“為 湯 説美味。”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雖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溫子栗字說》:“飲食資乎水火,而飲食非水火也。鹹酸本乎鹽梅,而至味非鹽梅也。”

須參

等候謁見皇帝。《北齊書·儒林傳·張景仁》:“每旦須參,即在東宮停止。”

芍藥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麗,供觀賞。根可入藥(芍藥茵:用落下的芍藥花當褥子)

辛棄疾名句,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當年負鼎去乾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