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神居實師退院作偈留之》
全文:
瞿曇住西域,說法度群生。
群生所依怙,目以不動尊。
惟其不動故,群動皆攝受。
是時波旬種,百千萬眷屬。
排拫摧毀辱,蜂發雨矢集。
瞿曇如須彌,蜉蠓如予何。
亦如太虛空,雲翳自變滅。
砥柱中驚波,古今無少損。
不動而坐勝,妙力固如是。
子道已末法,衲子沈世紛。
競為住院計,匪利即趨名。
就常不待招,逐有棧豆戀。
實師住神居,四眾所歸向。
云何得歸向,以師清修故。
雖為眾歸向,不作患失想。
翩然挈瓶錫,去若釋嶠雲。
亦如箭辭弦,勢若不可挽。
自師掃積弊,群魔尚遺種。
瞿曇昔去世,政以波旬故。
師行不回首,彼魔所願欲。
雖無末法病,或昧不動意。
請答四眾心,請為神居地。
柅車折蜚錫,山立鎮故棲。
須彌自悲恙,太虛自空曠。
衝波沄沄去,砥柱屹不知。
群魔今末勢,殘雪行見晛。
我心寂不動,是瞿曇智力,是子大*法權。
我不為子道,子道可概舉。
庸酌四眾心,為子說此偈。
瞿曇設住世,與子同首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歸向
歸依。對某一特殊方面、狀態、性質或行動的傾向或趨勢
人心歸向
清修
亦作“ 清脩 ”。 1.謂操行潔美。《隸釋·漢酸棗令劉熊碑》:“清脩勸慕,德惠潛流。”《後漢書·循吏傳·王渙》:“故 洛陽 令 王渙 ,秉清修之節,蹈羔羊之義,盡心奉公。”《三國志·魏志·王昶傳》:“端一小心,清脩密靜。” 宋 司馬光 《錢宣靖謚議》:“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三賢雖制行過中,而敦尚風節,砥礪清修。”
(2).謂淡泊省修。 明 范濂 《雲間據目抄·俞顯卿》:“公抗疏論之,坐誣。掛冠家居,杜門清修,敦尚孝友。”
(3).謂清白顯貴的門第。《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北史·魏紀四·魏鹹陽王禧傳》:“時王國舍人應取八族及清脩之門, 禧 取 任城王 隸戶為之,深為帝責。”
(4).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燈會元·黃龍新禪師法嗣·空室智通道人》:“ 空室道人 智通 者,龍圖 范珣 女也,幼聰慧,長歸丞相 蘇頌 之孫 悌 。未幾厭世相,還家求祝髮,父難之,遂清修。”後用為對修行的統稱。《天雨花》第五回:“昨夜雖有一遠方之人,到菴投宿,因小尼等清脩之地,不便相留,就回他去了,並不曾住。”《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寫緣簿的,自然都寫在那清修的廟裡去,誰肯寫在這半清不渾的廟裡呢?”
陳造名句,神居實師退院作偈留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