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約游摩訶庵不果往卻寄原文
天色1一1欲雨鳩勃溪,麥苗剡剡翠始齊。
白石莊前入山徑,已有犖确紛高低。
春湖靴紋漾綷䌨,遠山玉立森角圭。
荷蓑觺觺驅繭栗,垂竿拍拍驚鳧鷖。
漁陽地寒花事晚,春陰風氣恆慘悽。
今朝乍霽日暄暖,垂楊蘸水新生稊。
小桃點點杏苞拆,裙腰草綠紛萋萋。
諸公蹋青拂晨出,果下銜尾聞驕嘶。
郎官頭白老簿領,經年坐困如醯雞。
自嗟樊雉苦籠縶,決起安得排雲霓。
況逢寒食催上冢,紙錢麥飯澆棠梨。
感念存歿淚雙迸,玉壺那復相提攜。
賦詩望遠但咄咄,游心已過香山西。
詩詞問答
問:北山約游摩訶庵不果往卻寄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北山約游摩訶庵不果往卻寄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齊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三
參考注釋
天色
天空的顏色,借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該走了
雨鳩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宛彼鳴鳩》:“鵓鳩,灰色,無繡項,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語曰‘天將雨,鳩逐婦’是也。”因其將雨時鳴聲急,即用以卜晴雨,故呼為“雨鳩”。 宋 黃庭堅 《自巴陵無日不雨至黃龍晚晴呈道純》詩:“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歸。” 宋 陸游 《倚樓》詩:“東陂未插青秧遍,且與鄰翁卜雨鳩。” 元 金涓 《春曉偶成》詩:“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鳩寒。”
勃溪
亦作“ 勃豀 ”。吵架,爭鬥。《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貧賤之畏婦,仰餘沫以自給也;富貴之畏婦,憚勃谿而苟安也。” 李廣田 《金罈子》:“兄弟鬥毆,妯娌勃谿,都與這金罈子有密切的關係。”
麥苗
麥作物的幼苗
剡剡
(1).起行貌。《禮記·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孔穎達 疏:“剡剡,身起貌也。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2).閃爍貌。《楚辭·離騷》:“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陸游 《予行蜀漢間悵然有感》詩:“麥隴雪苗寒剡剡,柘林風葉莫颼颼。”
(3).銳利貌。 宋 曾鞏 《離齊州後》詩之三:“文犀剡剡穿林筍,翠靨田田出水荷。”
(4).風微起貌。 宋 王安石 《晚興和沖卿學士》詩:“剡剡風生晚,娟娟月上初。”
白石
(1).潔白的石頭。《詩·唐風·揚之水》:“白石鑿鑿。” 明 吳炳 《情郵記·正名》:“逶迤周道費驅馳,白石清泉付與誰?”
(2).傳說中的神仙的糧食。 漢 劉向 《列仙傳·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黃丈人 弟子, 彭祖 時已二千餘歲……嘗煮白石為糧。”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宋 蘇軾 《獨酌試藥玉滑盞有懷諸君子》詩:“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惲敬 《說仙》三:“白石之説累變而益陋,黃庭之説屢遷而益誣。”
(3).枳椇子的別名。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樹蜜,一名木實,一名白石。”
入山
(1).進入山里。《史記·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歲時,家貧……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之二十:“知入山未還,即日想已還治。起居佳否?往來衝冒,然勝游計不為勞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又大興土木,作 昭明宮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隱居。《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遷 觀 為別駕從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獻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許傑 《<文藝批評與人生>自序》:“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也並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犖确
亦作“ 犖硞 ”。亦作“ 犖埆 ”。亦作“ 犖嶨 ”。1.怪石嶙峋貌。 唐 韓愈 《山石》詩:“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炎湖度氛氳,熱石行犖硞。” 王伯大 音釋:“硞音確。” 宋 蘇轍 《墨竹賦》:“山石犖埆,荊棘生之。”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石鼓》:“何物犖確蟠素壁?雲是石鼓流遺蹤。” 清 段松岑 《靈岩神寶寺訪碑》詩:“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魏月波》:“循山石犖確而行,得一洞。”
(2).堅硬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國·夷人市瓷器》:“試投之犖確之地,不損破者,始以登車。” 清 吳存楷 《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堅硬,犂深入土三尺強。” 王統照 《號聲·沉船》:“沿山小徑,全是犖确碎石與叢生的青莎。”
(3).象聲詞。 宋 蘇軾 《江西》詩:“舟行十里磨九瀧,篙聲犖確相舂撞。”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微影模糊聲犖確,是誰攜屐踏花來。” 姚錫鈞 《病中作》詩:“泥轍車聲生犖確,牆根苔氣發幽妍。”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靴紋
亦作“鞾紋”。見“ 靴文 ”。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
玉立
(1) 姿態美好
玉立的少女
(2) 節操堅定不移
(3) 比喻挺立不屈
角圭
有楞角的圭玉。比喻鋒芒。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方世舉 註:“角圭,即圭角也。” 宋 蘇軾 《秧馬歌》:“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參見“ 圭角 ”。
觺觺
形容獸角銳利
繭栗
(1).形容牛角初生之狀。言其形小如繭似栗。《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漢書·禮樂志》:“牲繭栗,粢盛香。” 顏師古 註:“言角之小,如繭及栗之形也。”
(2).借指牛犢。《國語·楚語下》:“郊禘不過繭栗,烝賞不過握把。”
(3).指植物的幼芽或蓓蕾。 宋 黃庭堅 《寄王定國》詩序:“往歲過 廣陵 ,值早春,嘗作詩云:……紅藥梢頭初繭栗, 揚州 風物鬢成絲。” 宋 黃庭堅 《食筍》詩:“繭栗戴地翻,觳觫觸牆壞。”
(4).古以小牛祭祀,因以“繭栗”泛指祭品。《三國志·魏志·王朗傳》“進封 樂平 鄉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載 王朗 《節省奏》:“既違繭栗慤誠之本,掃地簡易之指,又失替質而損文、避泰而從約之趣。”
垂竿
垂釣。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乘此終蕭散,垂竿深澗底。” 唐 韓愈 《獨釣》詩之一:“ 侯 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 清 孫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拍拍
(1).象聲詞。鼓翅起飛聲。 唐 韓愈 《病鴟》詩:“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宋 梅堯臣 《和永叔雨中》:“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鵝鴨池。” 宋 蘇軾 《游桓山得澤字》詩:“春風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啟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書舍》詩:“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膠膠。”
(2).象聲詞。槍響聲。《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俏大姐》:“伸手舉起小 * ,叫聲特務看我的。只聽拍拍兩聲響,特務啃泥爬不起。”
(3).充滿。 宋 范成大 《玉樓春》詞:“雲橫水繞芳塵陌,一萬重花春拍拍。” 宋 趙長卿 《虞美人·江鄉對景》詞:“雨聲破曉催行槳,拍拍溪流長。” 金 元好問 《清平樂》詞:“香團嬌小,拍拍春多少。”
鳧鷖
鳧和鷗。泛指水鳥。《詩·大雅·鳧鷖》:“鳧鷖在 涇 ,公屍來燕來寧。” 毛 傳:“鳧,水鳥也。鷖;鳧屬。太平則萬物眾多。” 孔穎達 疏:“在 涇 得所也。鷖,鷗也。”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明 高啟 《孤雁》詩:“不共鳧鷖宿,兼葭夜夜寒。”
漁陽
(1).地名。 戰國 燕 置 漁陽郡 , 秦 漢 治所在 漁陽 (今 北京市 密雲縣 西南)。《史記·陳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 漁陽 ,九百人屯 大澤鄉 。”
(2).地名。 唐玄宗 天寶 元年改 薊州 為 漁陽郡 ,治所在 漁陽 (今 天津市 薊縣 )。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四:“ 漁陽 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 唐明皇 歡好霓裳讌, 楊貴妃 魂斷 漁陽 變。”
(3).即《漁陽參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玉樹》難諧拍,《漁陽》不辨撾。”參見“ 漁陽參撾 ”。
(4).複姓。 漢 有少府 漁陽鴻 。見《通志·氏族三》。
寒花
亦作“ 寒華 ”。寒冷時節開放的花。多指菊花。 晉 張協 《雜詩》:“寒花發黃采,秋草含緑滋。”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唐 李頎 《送李回》詩:“千巖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明 湯潛 《衲子道明雲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兒子中偕看有詩二首子亦興發詩以招之》:“蘿門何處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後栽。”
春陰
(1).春季天陰時空中的陰氣。 南朝 梁簡文帝 《侍游新亭應令詩》:“沙文浪中積,春陰江上來。” 宋 陳與義 《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台上》詩:“世事紛紛人易老,春陰漠漠絮飛遲。”
(2).指春季陰天。 魯迅 《彷徨·長明燈》:“春陰的下午, 吉光屯 唯一的茶館子裡的空氣又有些緊張了。”
(3).春日的時光。 唐 鄭谷 《水軒》詩:“楊花滿牀席,搔首度春陰。”
(4).春日花木的蔭翳。 唐 杜甫 《假山》詩:“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分。”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詩:“宮樹春陰合,霓旌拂曙來。”
風氣
(1) 風尚習氣,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或習慣
(2) 風度。一個表現自己的行為或風度
有產階級的教育和社會風氣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霽日
晴日。 唐 劉禹錫 《琴曲歌辭·飛鳶操》:“長空悠悠霽日懸,六翮不動凝風煙。” 明 吳承恩 《對雪忽生詩情戲用蘇韻》之一:“瞥眼遙山融霽日,半痕依約露眉尖。”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則長此黯淡,濃雲疾雷而不見霽日也。”
暄暖
溫暖;暖和。《南齊書·東夷傳》:“四時暄暖,無霜雪。”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詩:“冬屋稍暄暖,病身更強梁。”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陳學士招飲寓齋見示即答》詩:“所怪太暄暖,未見雪花大。”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新生
(1) 初學的儒生;剛出生;亦指科舉時剛考中秀才的人
(2) 精神上的再生,再創造,甦醒
(3) 剛入學的學生
小桃
初春即開花的一種桃樹。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歐陽公 、 梅宛陵 、 王文恭 集皆有小桃詩。 歐 詩云:‘雪裡花開人未知,摘來相顧共驚疑,便須索酒花前醉,初見今年第一枝。’初但謂桃花有一種早開者耳。及游 成都 ,始識所謂小桃者,上元前後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 曾子固 《雜識》云:‘正月二十,開 天章閣 賞小桃。’正謂此也。” 宋 王珪 《小桃》詩:“小桃常憶破正紅,今日相逢二月中。”
點點
(1) 表面上的小記號;一個一個的微小的斑點
穿孔紙上透過點點的光斑
(2) 細微的跡象或輕微的痕跡
灰色中帶點點藍色
裙腰
(1).裙的上端緊束於腰部之處。《南史·齊魚復侯子響傳》:“ 子響 密作啟數紙,藏妃 王氏 裙腰中,具自申明。”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裙腰銀線壓,梳掌金筐蹙。”《 * 詞話》第四一回:“一面叫了 趙裁 來,都裁剪停當,又要一疋黃紗做裙腰貼里,一色都是 杭州 絹兒。”
(2).比喻狹長的小路。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詩:“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緑裙腰一道斜。” 茅盾 《子夜》五:“不見了嫩綠裙腰詩意的 蘇堤 ,只有甲蟲樣的汽車捲起一片黃塵。”
草綠
綠而略黃的顏色。即“軍裝綠”
萋萋
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芳草萋萋鸚鵡洲。——唐· 崔顥《黃鶴樓》詩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 * 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青拂
即青麈。 唐 施肩吾 《聽范玄長吟》詩:“詩興未窮心更遠,手垂青拂向雲看。”參見“ 青麈 ”。
銜尾
前後相接;緊跟
銜尾相隨
郎官
(1).謂侍郎、郎中等職。 秦 代置郎中令,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員。屬官執掌護衛陪從、隨時建議等。 西漢 因 秦 制不變。 東漢 以尚書台為行政中樞。其分曹任事者為尚書郎,職權範圍擴大。 魏 、 晉 、 南北朝 時期,尚書郎官之制,略同於 漢 。 隋 分郎官為侍郎與郎。 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員外郎。 唐 以後郎官的設定,基本上無大變革。《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曰﹞‘且陛下從 代 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後漢書·明帝紀》:“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帝﹞謂羣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 * 受其殃,是以難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裴安卿 做了郎官幾年,陞任 襄陽 刺史。”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歷代郎官》。
(2).湖名。在 漢陽城 東南。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予久客 古沔 …… 郎官 、 大別 之幽處,無一日不在心目間。”參見“ 郎官湖 ”。
(3).指郎位星。 清 孫枝蔚 《式廬詩為石仲昭明府訪方爾止處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過少微。”參見“ 郎位 ”。
白老
(1). 唐 詩人 白居易 的自稱。 唐 白居易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見寄二十四韻》:“ 白老 忘機客, 牛公 濟世賢。”
(2).貓的別名。 宋 徐鉉 《稽神錄·盧樞》:“席中一人曰:‘今夕甚樂,但白老將至,奈何?’因嘆叱。須臾,坐中皆突入陰溝中,遂不見。後數日罷郡,新政家有貓名白老,既至,白老自堂西階地中,獲鼠七八,皆殺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貓曰蒙貴,又曰烏員、白老。” 金 王良臣 《狸奴畫軸》詩:“三生白老與烏員,又現 吳生 小筆前。”
簿領
謂官府記事的簿冊或文書。《後漢書·南匈奴傳》:“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六年》:“ 滉 為人廉勤,精於簿領。”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高下相形例》:“後世記載之家,但有簿領而無文章,莫窺斯秘,於是讀古人之書,亦不得其抑揚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義矣。”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說:‘抱牘之苦,甚於抱病;簿領之趣,惡於藥餌。’”亦稱“ 簿領書 ”。《文選·劉楨<雜詩>》:“沉迷簿領書,回回自昏亂。” 劉良 註:“簿領書,謂文書也。”
經年
(1) 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經年。——宋· 柳永《雨霖鈴》
經年不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臥病經年
(2) 全年
經年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坐困
坐守一處,苦無溪徑
醯雞
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黴變成。《列子·天瑞》:“醯雞生乎酒。” 清 翁叔元 《病中雜述》詩之二:“微生屬醯雞,世事付野馬。” 章炳麟 《訄書·民數》:“叢林喬木,不一日而茲,惟蠛蠓醯雞歟,蠕動羣飛,其卵育亦不迮。”
籠縶
猶束縛。 清 鈕琇 《觚賸·兩海賦》:“ 玉 等鸇獺之性,不堪籠縶,詐稱歸葬,請於平藩。 可喜 許之。即日攜家出海,糾集亡命,聲勢大張。”
排雲
排開雲層。多形容高。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 南朝 梁 沉約 《詠孤桐》:“ 龍門 百尺時,排雲少孤立。” 唐 羊滔 《游爛柯山》詩之二:“亙壑躡丹虹,排雲弄清影。” 明 劉基 《戲為雪雞篇寄詹文同》詩:“雪鶴排雲舒六翮,長鳴遠逐 浮丘伯 。” 郭小川 《戰颱風》詩:“紅旗般的太陽,排雲撥霧飛身大海間。”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上冢
〈方〉∶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