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環不獨邦人願,名字從來重兩宮

彭汝礪謹次知縣奉議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謹次知縣奉議》

全文:
早日蒼茫杳靄中,繡衣綵旆照花驄。
路從古汴聊分北,家在琅琊更近東。
大野曉行千嶂月,長河朝濟一帆風。
賜環不獨邦人願,名字從來重兩宮

彭汝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賜環

亦作“ 賜圜 ”。舊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謂“賜環”。語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 唐 張說 《出湖寄趙冬曦》詩之二:“ 湘浦 未賜環, 荊門 猶主諾。”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自解一官,又經數載。 軾 兒謫任 武林 ,未獲賜環訊息; 轍 兒召居諫院,猶然落魄規模。” 清 陳康祺 《壬癸藏札記》卷一:“他書多稱 稚存 賜圜,由 文正 力,蓋非事實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嗚呼 長素 ,何樂而為是耶?熱中於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東胡羣獸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

不獨

連詞。不但

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魯迅《祝福》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名字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兩宮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兩後。因其各居一宮,故稱兩宮。《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兩宮,太后、 景帝 也。”《漢書·張延壽傳》:“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許嘉 女,上為 放 供張……兩宮使者,冠蓋不絶。”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比 穆宗 登極, 肅 益跋扈難制。兩宮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議,罪在不赦。”

(2).東宮和上台的合稱。指太子及皇帝。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內賛兩宮,外宰黎蒸。”《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 李善 註:“兩宮,東宮及上臺也。”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濯纓登朝,冠冕當世。陞降兩宮,實惟時寶。”

彭汝礪名句,謹次知縣奉議名句

詩詞推薦

  • 贈林薪

    王邁宋代〕丈夫惟窮不可諱,仆妾於人真短氣。一技能精百不憂,有功翰墨尤足貴。林生家世本業儒,讀書不利改傭書。計窮
  • 偈頌六十七首

    釋原妙宋代〕一夏以來,諸人懡㦬,山僧亦懡㦬。懡㦬逢懡㦬,彼此無空過。今朝聖制告圓,不免更說些懡㦬禪,贏得大家俱懡
  • 葉少保輓詞六首

    韓元吉宋代〕精舍湖山外,天開萬石林。五車娛晚歲,一壑遂初心。激水穿岩竇,栽花繞澗陰。佳名端不朽,揮淚記登臨。
    賜環不獨邦人願,名字從來重兩宮 詩詞名句
  • 石仙宋代〕深邃門牆三楚外,清虛池館五峰前。
    賜環不獨邦人願,名字從來重兩宮 詩詞名句
  • 題惠山園八景疊舊作韻·其二·墨妙軒

    乾隆清代〕王家一筆見奇書,並弆蠅頭論望諸。雖是此軒號青出,積薪猶欲不忘初。
  • 送蔡比部·其二

    佘翔明代〕天涯猶自夢鵷班,彭蠡風高一雁還。行色蕭條無長物,逢人但說武夷山。
  • 夜涼

    蘇籀宋代〕白屋秋聲里,蹉跎旅食春。挑燈魯酒薄,拊枕越雞晨。學術家傳業,風流德有鄰。似聞川陝捷,吾道付峨岷。
  • 除夕

    乾隆清代〕一日復一日,忽看一歲消。誰雲增閏月,依舊到今宵。柏葉鬱金鼎,燭花輝綺寮。安排筆和硯,明曉頌春椒。
  • 送任壽朋赴襄陽令

    項安世宋代〕際天南北{左麥右來}麰盛,夾漢東西巘崿長。為客曾夸心膽壯,送君令嘆鬢毛蒼。五官置屬蓮成匯,七校屯兵柳
  • 擬四季四聲四首·其四·平入聲

    乾隆清代〕元英旋璿璣,栗烈忽朔節。氤氳生同雲,淅瀝落密雪。多貧思茅檐,獨樂恧玉闕。惟餘烹三清,略覺適寂悅。
賜環不獨邦人願,名字從來重兩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