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丘樹甲的《村居書感·其一》
全文:
袞袞諸公野馬塵,天涯何處著閒人。
浮家萬里非真隱,結客千金不算貧。
滄海怒濤愁日暮,大荒劫火悔輿薪。
登臨欲覓岡千仞,長嘯秋風脫幅巾。
參考注釋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怒濤
洶湧的波濤
怒濤翻卷
怒濤拍岸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大荒
(1) 邊遠荒涼的地方
北大荒
(2) 災情嚴重的荒年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並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輿薪
滿車子的柴。比喻大而易見的事物。《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列子·仲尼》:“故學眎者,先見輿薪;學聽者,先聞撞鐘。” 宋 葉適 《題賈儼不忘室》詩:“輿薪豈不睹,奈此斤斧何!”
丘樹甲名句,村居書感·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