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包屋處欠一到,隱慮或致焦先慚

乾隆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疊蘇軾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疊蘇軾韻》

全文:
兩岸束江深眈眈,瓜步在北京口南。
天塹形勢攬已熟,奚啻曰再與曰三。
金山放舟才片刻,回視銀海擎黛蠶。
山包屋處欠一到,隱慮或致焦先慚
順流鼓枻意甚快,風浪奚礙心澄潭。
故知羅巘草木茂,枝姿葉態迎春酣。
乃復寺旁搆行館,成事不說何勞談。
小憩弗宿發青雀,調御月面空花龕。
熾然今昔非今昔,中邊食蜜皆甜甘。
獨是結習寄吟詠,屢賡蘇韻寧辭貪。
八州牧同五斗祿,一長老商七不堪。
呼之欲出難想像,但聞其聲留谷庵。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山包

〈方〉∶不高的小山

一個小山包,一棵小樹…都是指揮員們觀察研究的對象。——《奠基禮》

一到

(1).到一次。 唐 劉禹錫 《再經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詩:“故池春又至,一到一傷情。” 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朝來偶一到,又覺景特奇。”

(2).猶一來,一經來到。《朱子語類》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許地山 《別話》:“一到樓口,那腳步又退後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療病》:“一到疾痛無聊之際,勢必念及私愛之人,忽使相親,如魚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辭去者。”

隱慮

潛在的憂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上東兗李道台》:“地去 沂 鎮,且二百餘里,政恐鞭長未足,以資彈壓也。日後且多隱慮,而 郯 民目前已洶洶,惶懼如迫湯火。” 蘇曼殊 《婆羅海濱遁跡記》:“嗟我兄弟,誰無隱慮。”

焦先

漢 末隱士。字 孝然 , 河東 人。孑然無親,見 漢 室衰,遂不語。露首赤足,結草為裳,見婦人即避去。平時不踐邪徑,不取大穗,數日一食。或謂曾結廬於 鎮江 譙山 (即今 焦山 )。傳說死時百餘歲。參閱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卷下、 晉 葛洪 《神仙傳》。後因以指有道的隱士。 宋 蘇軾 《和雜詩》之三:“空餘 焦先 室,不傳 元化 方。”

乾隆名句,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疊蘇軾韻名句

詩詞推薦

山包屋處欠一到,隱慮或致焦先慚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