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依韻答吳安勖太祝》
全文:
我於文字無一精,少學五言希李陵。
當時巨公特推許,便將格力追西京。
卞和無足定抱寶,乘驥走行天下老。
玉已累人馬不逢,皇皇何之飢欲倒。
還思二十居洛陽,公侯接跡論文章。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爭誦之。
其鋒雖銳我敢犯,新語能如夏侯湛。
於今窮困人已衰,不見懸金規呂覽。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璣獲斗奈我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一精
(1).謂一意精心。 漢 劉向 《列女傳·蔡人之妻》:“夫有惡疾,意猶一精,母勸去歸,作詩不聽。”
(2).一種精氣。《鶡冠子·道端》:“夫寒溫之變,非一精之所化也。” 陸佃 解:“五精化氣,然後寒暑成焉。”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所以剛者,非一精之力。”
少學
古代學校名。相對於太學而言。《漢書·食貨志上》:“其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於大學,命曰造士。” 清 黃生 《義府·少學大學》:“鄉學,庠序之總名也。國學,少學之異名也。對鄉學而言,則曰國學;對太學而言,則曰少學。”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梅堯臣名句,依韻答吳安勖太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