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樵的《簡許邑侯(家居後,萬曆戊寅以後)》
全文:
泰道轉初陽,生朝遇履長。
周南歌福祿,漢史志循良。
好雨關農喜,東風卜歲穰。
君侯多種德,何異古桐鄉。
參考注釋
周南
(1).《詩·國風》之一。後人認為《周南》所收大抵為今 陝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頌揚 周 德化及南方。 漢 以後被作為詩教的典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 公子 札 來聘……請觀於 周 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預 註:“《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後漢書·郎顗傳》:“《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 宋 黃庭堅 《有懷半山老人再次韻》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論《詩》終近《周南》。” 明 徐霖 《繡襦記·汧國流馨》:“掃胡塵干戈收斂,《周南》化風行草偃。”亦用為最有教化的地區。 唐 張繼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詩:“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趙 北憂。”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三:“ 周南 風俗 漢 衣冠,五色雲中憶駐鑾。”
(2).代稱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稱。《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繼踵乎 周南 。” 李善 註:“ 毛 《詩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劉良 註:“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陽 )以南。《韓非子·說林下》:“ 周南 之戰, 公孫喜 死焉。”一說即 洛陽 。參閱《史記·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注。
(4).《史記·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後因以“周南”為滯留某地而毫無建樹之典。 唐 楊炯 《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無階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棲遲於 漢 北。” 唐 杜甫 《晴》詩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驅馳魏闕心。” 宋 曾鞏 《賀熙寧四年明堂禮畢大赦表》:“永懷故事,難求 汶上 之圖;獨遠清塵,方嘆 周南 之滯。” 宋 劉克莊 《再和實之<讀邸報>》詩之二:“留落 周南 眾,蕭條 冀 北空。”
福祿
(1).幸福與爵祿。《詩·大雅·鳧鷖》:“公屍燕飲,福祿來成。”《後漢書·馬武傳》:“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唐 白居易 《論親友》詩:“煩鬧榮華猶且過,優閒福祿更難銷。” 劉大白 《布穀》詩:“農夫忙碌,田主福祿。”
(2).獸名。即斑馬。形狀像騾,身有條紋。原產 非洲 。《明史·外國傳七·忽魯謨斯》:“ 忽魯謨斯 ,西洋大國也……所貢有獅子、麒麟、駝雞、福祿、靈羊。”
漢史
指《東觀漢記》。亦泛指 漢 代史書。《後漢書·蔡邕傳》:“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 漢 史。” 唐 盧綸 《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 汲 書 荀勗 定, 漢 史 蔡邕 專。”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歸, 漢 史、 唐 詩、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頭語也。”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王樵名句,簡許邑侯(家居後,萬曆戊寅以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