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浦江鄭氏義門》
全文:
故國衣冠地,名家孝義門。
同居今九葉,襲德又諸孫。
時薦嚴宗祏,晨參列弟昆。
周旋俱典則,辭氣總清溫。
里閈尊儒素,閨門戒婦言。
承顏惟豈弟,服禮自朝昏。
籍甚群公譽,猗歟薄俗敦。
鄰飢賙粟布,客至饋牢飧。
置驛遺風舊,傳經古意存。
夜燈書滿屋,秋氣稻連村。
褒奏歸廷議,桓楹表國恩。
後人方食報,逸翮藹高鶱。
從此公侯復,終期福祉蕃。
五雲來岳鳳,六月起溟鵾。
參考注釋
宗祏
(1).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廟,宗祠。《左傳·莊公十四年》:“﹝ 原繁 ﹞對曰:‘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孔穎達 疏:“宗祏者,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則出而祭之,既祭納於石室。” 南朝 陳 沉初明 《陳武帝哀策文》:“銘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儀於清廟,附祖考而來格,播茂實與英聲,鬱氛氳於宗祏。”《新唐書·高郢傳》:“ 代宗 為太后營 章敬寺 , 郢 以白衣上書諫曰:‘……夫廟猶不越禮而立,況寺非宗祏所安、神靈所宅乎?殫萬人之力,邀一切之報,其為不可亦明矣。’” 明 胡翰 《明義士墓表》:“當寇發難時,巨族寒畯男女,扶攜走道上,以脫一旦之命。不顧宗祏,棄骨肉者,里相比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段氏》:“ 懷 問母,始知其故。曰:‘既屬兩姓,各有宗祏,何必在此承人百畝田哉!’”
(2).引申指朝廷,國家。《明史·奸臣傳序》:“然小人世所恆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竊弄權柄,搆結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者,始加以惡名而不敢辭。”
參列
排列;列入。《戰國策·魏策一》:“卒戍四方,定亭障者參列。” 宋 馬令 《南唐書·許堅傳》:“﹝ 堅 ﹞每沐浴不脫衣,就溪澗,出而暵之,或問其故,則言天象昭布,雖白晝亦常參列,人自昧之爾,其可裸裎乎。” 元 蒲道源 《春晚山茶始開示德衡弟》詩:“參列姚魏前,正色無婉娩。”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第二年又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
弟昆
亦作“ 弟晜 ”。弟兄。 唐 杜甫 《彭衙行》詩:“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 宋 蘇軾 《東坡》詩之八:“吾師 卜子夏 ,四海皆弟昆。” 元 師嚴 《大閱》詩:“既同事王室,於義如弟晜。” 章炳麟 《印度中興之望》:“矜華靡而羞質野,其視 印度 蓋與 西羗 、 馬來 相等。由是言之, 漢 土弟昆皆賈竪之見耳。”
吳當名句,浦江鄭氏義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