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文遵舊制,典學重經筵

乾隆庚申秋日經筵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庚申秋日經筵》

全文:
皎日麗中天,金風拂細旃。
右文遵舊制,典學重經筵
為進邦家彥,爰咨經史詮。
探淵思汲古,望道未忘筌。
制事應惟義,執中猶在權。
心恆期洞洞,志每厲乾乾。
緬想萬民上,端資百爾賢。
周行須示我,莫謾頌豐年。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右文

(1).崇尚文治。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謙 《應州廟學釋奠》詩:“右文遭新地,備禮引諸生。” 清 龔自珍 《說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頗在於是矣,名為帖。”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七節:“ 戰國 尊武,一統右文,固事勢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漢字形聲字中右旁兼聲義者稱為右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 王聖美 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3). 宋 代宮殿名。《宋史·徽宗紀三》:“改 集賢殿 為 右文殿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為熱撰, 右文 、祕閣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賢 。”

舊制

舊的制度;特指我國古代使用的一套計量制度

秦漢舊制

典學

(1).《書·說命下》:“念終始典於學。” 孔穎達 疏:“念終念始,常在於學。”這是 傅說 勉勵 高宗 學習的話,後因稱皇子或帝王致力於學為典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廣陵王 某,孝友溫恭,慈仁忠恕……講求典學,禮必從師。” 宋 楊萬里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詩:“典學光陰璧不如,簡編燈火卷還舒。”《清史稿·禮志八》:“ 雍正 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鹹資典學。朕承庭訓,時習簡編。’”

(2).指經常勤學。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以絶人之姿,加典學之力,及其成就,豈有量際哉!”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乾隆名句,庚申秋日經筵名句

詩詞推薦

右文遵舊制,典學重經筵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