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秋日經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

皎日麗中天,金風拂細旃。

右文遵舊制,典學重經筵。

為進邦家彥,爰咨經史詮。

探淵思汲古,望道未忘筌。

制事應惟義,執中猶在權。

心恆期洞洞,志每厲乾乾。

緬想萬民上,端資百爾賢。

周行須示我,莫謾頌豐年。

詩詞問答

問:庚申秋日經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庚申秋日經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庚申秋日經筵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2. 是日進講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尚書以義制事以禮制心

參考注釋

皎日

明亮的太陽。古多用於誓辭。 三國 魏 曹植 《黃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賞,於疏必與;罪之宜戮,在親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明 沉鯨 《雙珠記·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貴,決不有負,指皎日昭昭為證。” 清 黃叔威 《贈陳夢雷古詩》之六:“皎日方寸心,萬古經乾坤。” 郁達夫 《沉淪》一:“晴天一碧,萬里無雲,終古常新的皎日,依舊在她的軌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裡行走。”參見“ 皦日 ”。

中天

天空;天頂

一輪明月高懸中天

虹亘中天。——《廣東軍務記》

金風

指秋風

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戎昱《宿湘江》

金風送爽

細旃

細織之毛氈。《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 顏師古 註:“旃與氈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著述·大學衍義》:“蓋深得修齊宗旨,故以此書日置細旃,非 宋理宗 務名比也。” 章炳麟 《訄書·訂文》:“細旃之所承,金匱之所藏,著於文史者,三千名而足。”

右文

(1).崇尚文治。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謙 《應州廟學釋奠》詩:“右文遭新地,備禮引諸生。” 清 龔自珍 《說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頗在於是矣,名為帖。”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七節:“ 戰國 尊武,一統右文,固事勢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漢字形聲字中右旁兼聲義者稱為右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 王聖美 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3). 宋 代宮殿名。《宋史·徽宗紀三》:“改 集賢殿 為 右文殿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為熱撰, 右文 、祕閣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賢 。”

舊制

舊的制度;特指我國古代使用的一套計量制度

秦漢舊制

典學

(1).《書·說命下》:“念終始典於學。” 孔穎達 疏:“念終念始,常在於學。”這是 傅說 勉勵 高宗 學習的話,後因稱皇子或帝王致力於學為典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廣陵王 某,孝友溫恭,慈仁忠恕……講求典學,禮必從師。” 宋 楊萬里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詩:“典學光陰璧不如,簡編燈火卷還舒。”《清史稿·禮志八》:“ 雍正 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鹹資典學。朕承庭訓,時習簡編。’”

(2).指經常勤學。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以絶人之姿,加典學之力,及其成就,豈有量際哉!”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邦家

國家。《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鄭玄 箋:“人君既得賢者,置之於位,又尊敬以禮樂,樂則能為國家之本。”《後漢書·皇甫規傳論》:“故能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也。” 明 邵璨 《香囊記·點將》:“看他氣宇堂堂,威風凜凜,乃朝廷之心膂,為邦家之爪牙。” 孫中山 《同盟會宣言》:“此遭邦家多難,困苦百折。”

淵思

(1).深思。 南朝 梁 柳惲 《奉和蕭子良<登山望雷居士精舍>》:“芳猷動淵思,撫軾履高辰。”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惟 鄭欽悅 推繹銘記,異哉,淵思睿測,一至是乎!”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淵思冥想之風作,自省抒情之意蘇。”

(2). 孔子 弟子 顏淵 和 原思 的並稱。二人皆安貧樂道,甘居陋巷。 清 方文 《贈白孟新仲調移居》詩之一:“吾道歸 淵 思 ,皆傳陋巷居。”

汲古

謂鑽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於井。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歸愚識夷塗,汲古得脩綆。” 明 何景明 《水營墅治田圃種樹》詩:“汲古綴遺言,欣焉秉柔翰。”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司馬達甫》:“汲古不倦,常收藏 漢 銅印譜最多。”

望道

謂敬慕有道之人。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五:“ 湯 之執中立賢,與 文 之視民望道, 武 之不泄不忘,並非事也,心也。”

忘筌

(1).忘記了捕魚的筌。比喻目的達到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語出《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晉 何劭 《贈張華》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 常獨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唐 劉禹錫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 元 王禎 《農書》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制事

謂處理政治、軍事等重大事件。《書·仲虺之誥》:“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管子·禁藏》:“聖人之制事也,能節宮室、適車輿以實藏,則國必富、位必尊。”《史記·蘇秦列傳》:“臣聞古之善制事者,轉禍為福,因敗為功。”

執中

公平適中,不偏不倚

執中之說

洞洞

(1).混合貌。《氾勝之書·種穀》:“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令洞洞如稠粥。”

(2).混沌無形貌。參見“ 洞洞灟灟 ”。

(3).貫通貌。《朱子語類》卷六九:“﹝ 程明道 ﹞論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説得來洞洞流轉。”

(4).象聲詞。《西遊補》第七回:“只聽得地底下洞洞兒一樣聲音,又不是鐘聲,又不是鼓聲,又不是金笳聲。” 茅盾 《官倉里》:“古書上稱讚七弦琴的話太多了,實在琴的聲音不好聽,崩崩!洞洞!像彈棉花。”

恭敬虔誠貌。《禮記·禮器》:“卿大夫從君,命婦從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九·北齊享廟樂辭皇夏樂》:“聳誠載仰,翹心有慕。洞洞自形,斤斤表步。”

乾乾

(1).自強不息貌。《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孔穎達 疏:“言每恆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留為鑑中銘,晨夕思乾乾。” 明 方孝孺 《靜學齋賦》:“旦潛心於沖漠兮,夕重之以乾乾。”

(2).敬慎貌。《文選·張衡<東都賦>》:“勤屢省,懋乾乾。” 薛綜 註:“乾乾,敬也。” 三國 魏 曹植 《武帝誄》:“乾乾庶事,氣過 方叔 。”

緬想

見“緬懷”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百爾

(1).猶言諸位。亦指在位者。《詩·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明 方孝孺 《白鹿洞規贊》:“百爾君子,公言是諏。” 明 湯顯祖 《感宦籍賦》:“謂周行其必先,視百爾而豈後。”

(2).一切;所有。 宋 李覯 《袁州學記》:“百爾器備,並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周行

(1).大路。《詩·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朱熹 集傳:“周行,大路也。”

(2). 周 官的行列。《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 周 行。” 毛 傳:“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 周 之列位。”後用以泛指朝官。 唐 王維 《請施莊為寺表》:“ 元聖 中興,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備周行。” 清 吳偉業 《通元老人龍腹竹歌》:“京師公卿誰舊識?與君異國共周行。”

(3).至善之道。《詩·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毛 傳:“周,至;行,道也。” 馬瑞辰 通釋:“ 鄭 注《萊誓》云:‘至,猶善也。’是知<傳>訓‘周行’為‘至道’,即善道也。 鄭 注《鄉飲酒禮》引《詩》云:‘嘉賓示我以善道’,義與 毛 合。”

(1).巡行;繞行。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即天子之位,三載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歸還 大越 。”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周行數里,仰不見日。” 宋 陸游 《上書乞祠輒述鄙懷》詩:“飄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明 高啟 《胡應炎傳》:“僧不知為計,周行視城曰:‘是城龜形也。’”

(2).循環運行。《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須臾,宰羊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內周行徧體,痛楚號叫。” 李大釗 《時》:“天運人生,周行不息。”

豐年

豐碩的年景;豐收之年

瑞雪兆豐年

詩詞推薦

  • 湖上望月二首

    釋智圓宋代〕寒光皎皎映平湖,水色天形兩不殊。學道未能同岡象,也於深處見圓珠。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山中晚興

    釋永頤宋代〕松間石上聽流泉,看盡雲歸宿鳥還。夕殿焚香春院增,暮鍾沈響月階間。非乾獨輕遺世過,自合離群靜掩關。林境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孟子有庳

    陳普宋代〕弟兄小忍與堪憐,公義私情獲兩全。管叔若教封有庳,如凶凶罪豈無偏。
  • 虎丘·其二

    沈松年宋代〕短薄樓供選佛場,寺門猶葬古真娘。笙歌夜沸三更月,錦繡風飄七里香。遊子不醒芳草夢,山僧多占白雲鄉。畫橋
  • 陳與義宋代〕聽雨披夜襟,沖雨踏晨鼓。萬珠絡筍輿,詩中有新語。老龍經秋臥,歲暮始一舉。成功亦何遲,光采變蔬圃。道邊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賀大卿生日)

    葛長庚宋代〕仙鵲梁銀漢。見青原、白鷺一點,秋光猶嫩。青鳥密傳雲外信,王母夜臨香案。與河鼓、天孫為伴。太素真人乘此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蘇轍宋代〕蠶宮罷採擷,暴室獻朱黃。翕呷霜紈動,闌班彩縷長。
  • 韓丕宋代〕造化功夫異異端,自緣開晚少人看。若教總似陶潛眼,肯向芳春賞牡丹。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梅坳題石·其二

    王邦畿明代〕索索西風萬壑哀,冢邊荒草夕陽開。水流花落人何去,雲白山青雁獨來。 * 有靈淹夢澤,楚王無路問陽台。可憐
  • 禹廟

    釋智圓宋代〕洪水不為害,黎元受賜多。道尊由揖讓,功大匪幹戈。任上諸侯貢,貽謀五子歌。稽山千古在,宮闕倚鹺峨。
  • 頌古四十四首

    釋師範宋代〕蘿蔔從來出鎮州,城南門外水東流。饒君說得渾相似,須是親曾到地頭。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邦人獻芍藥四種日御愛紅日霓裳紅日綴珠冠子

    吳芾宋代〕冠子綴珠初泣露,霓裳舞袖更縈風。就中縱有紅都勝,淡佇爭如御愛紅。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秦淮

    馬之純宋代〕城中那有大川行,惟有秦淮入帝城。十里牙檣並錦纜,萬家碧瓦與朱甍。船多直使水無路,人鬧不容波作聲。流到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柯子

    毛奇齡清代〕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枝。相逢風雪滿淮西。記得去年殘燭照征衣。曲水東流淺,盤山北望迷。長安書遠寄來稀,又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
  • 塞垣春

    方千里宋代〕四遠天垂野。向晚景,雕鞍卸。吳藍滴草,塞錦藏柳,風物堪畫。對雨收霧霽初晴也。正陌上、煙光灑。聽黃鸝、
  • 長干行

    佘翔明代〕莫愁貌如花,生長長乾里。嫁與遠遊郎,愁風復愁水。
  • 挽唐如晦二首

    鄧剡宋代〕法護何妨短,元龍故自豪。交情如水淡,義氣與秋高。貧不沾三釜,年方見二毛。魂兮如可返,痛飲讀離騷。
  • 雍台歌

    溫庭筠唐代〕太子池南樓百尺,入窗新樹疏簾隔。黃金鋪首畫鉤陳,羽葆停幢拂交戟。盤紆闌楯臨高台,帳殿臨流鸞扇開。早雁
  • 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

    釋德洪宋代〕老源縛屋磯山側,廬山對門江水隔。單丁住山二十年,一等栽田博飯吃。諸方說禪如紡車,我口鈍遲無氣力。屋頭
  • 送奉常李丞赴闕

    王禹偁宋代〕江城方話舊,捧詔去長安。宦路相逢少,鄉情敘別難。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初夏應回首,重期看牡丹。
庚申秋日經筵原文_庚申秋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