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原文

老源縛屋磯山側,廬山對門江水隔。

單丁住山二十年,一等栽田博飯吃。

諸方說禪如紡車,我口鈍遲無氣力。

屋頭枯木自安禪,生鐵脊樑釘椿直。

我昔東遊曾見之,兩頰溫然笑渦出。

到今持夢渡楊瀾,浪花漫天浩無極。

紛紛衲子飽眠臥,面如梔子衣領白。

年年江北與江南,誰肯端來尋此客。

愛君今人肺腸古,毛骨含秋眼睛碧。

能知此老端往尋,處處好山留不得。

作詩贈君終自愧,君去我留空嘆惜。

詩詞問答

問: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2. 以上《石門文字禪》卷一

參考注釋

山側

山的側面。《詩·召南·殷其雷》:“殷其靁,在南山之側。”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遟於山側。” 唐 皮日休 《茶中雜詠·茶焙》:“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側。”

廬山

山名,為中國著名避暑勝地。位於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涼爽,多霧,風景秀美, * 帶作物茂盛

對門

(1) 與大門相對

對門對戶

(2) 與大門相對的房子

農具廠對門是國小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單丁

舊指沒有兄弟的成年男子,也指獨個兒

凡單丁之身,及煢獨而秩養孤者,並蠲今年田租。——《南齊書·武帝紀》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一等

(1).一級台階。《論語·鄉黨》:“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2).一個等級。《國語·魯語上》:“自是 晉 聘於 魯 ,加於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誌》:“凡塗車芻靈,設熬置銘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職官一》:“正九品,從九品,從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話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說法:人生來是平等的。五十四年過去了,可是今天還有人告訴我:人是應該分為等級的,那么根據我幾十年的寫作經驗,我大概屬於挨批的一等吧。”

(3).一樣;相同。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崇 常擇美容姿相類者十人,裝飾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視不相分別,常侍於側。”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詩:“知君勁節無榮慕,寵辱紛紛一等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 河 北絹經緯一等,故無背面; 江 南絹則經粗而緯細,有背面。”

(4).一種;一類。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頭。”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婦女每相隨,並不説家克計,則打聽些閒是非。”《紅樓夢》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這些書,著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過,宗師著實稱讚,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蘇倫 也算是半個‘理論家’,口才是一等, 瑪金 平時也相當的敬重他。”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紡車

手握搖把帶動輪子旋轉的紡紗器具

鈍遲

遲鈍;笨拙不靈。 明 徐渭 《贈李長公序》:“一涉孝弟事,則見以為迂闊鈍遲,徒老生耳,一切置不講。”

氣力

(1) 體力;力氣

沒有說話的氣力

(2) 精力

費盡氣力去解釋

(3) 實力;力量

爭於氣力。——《韓非子·五蠹》

氣力微薄

(4) 權勢;勢力

仗氣力

(5) 才氣;才力

氣力充沛

屋頭

(1).房屋之上。 唐 杜荀鶴 《懷廬岳書齋》詩:“煮茶窗底水,採藥屋頭山。” 宋 范成大 《楓橋》詩:“朱門白壁枕彎流,桃李無言滿屋頭。”

(2).謂上廁所。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俗命如廁為屋頭,稱 并州 人鹹鑿土為室,廁在所居之上故也。一説, 北齊 文宣帝 怒其 魏郡 丞 崔叔寶 ,以溷汁沃頭,後人或食或避親長,不能正言溷,因影為沃頭焉。”

枯木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髮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自安

(1).自安其心;自以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漢書·張禹傳》:“ 禹 與 鳳 並領尚書,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鳳 。”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惟自安,無自苦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盜賊之禍,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終或至於亡國者,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

(2).自己甘心情願。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若輩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無一聰明秀穎之士肯降心而相從者。”

(3).自謀安樂。《國語·魯語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 穆伯 之絶嗣也。” 隋 李巨仁 《釣竿》詩:“寄言朝市客,滄浪徒自安。”

生鐵

直接由高爐中生產出的粗製鐵,可進一步精煉成鋼、熟鐵或工業純鐵,或再熔化鑄造成專門的形狀

脊樑

〈方〉∶脊背

脊梁骨

溫然

(1).溫和貌。《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漢 鄭玄 箋:“念君子之性,溫然如玉。”《太平廣記》卷三四○引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閒美,即之溫然。” 明 何景明 《張公去思碑》:“臨民溫然有餘度,人多易近。” 清 吳敏樹 《先考行狀》:“顧自其微有知識之日,日趨侍府君於家,而仰其容貌,則見其溫然以和,又儼然以莊也。”

(2).和潤貌。 宋 蘇洵 《仲兄字文甫說》:“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與論乎自然。”

(3).溫暖貌。 唐 羊士諤 《齋中有獸皮茵偶成詠》:“臥閣幸相宜,溫然承宴息。” 唐 姚合 《街西居》詩之二:“日出窮巷喜,溫然勝重衣。”

笑渦

見“ 笑窩 ”。

浪花

(1) 波浪互相衝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象

(3) 隨意亂花

漫天

(1) 遍布天空;滿天

漫天大雪

(2) 形容不著邊際

漫天胡侃

漫天要價

無極

(1).無窮盡;無邊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女怨無終。”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方富於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

(2). 中國 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老殘遊記》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 郭沫若 《集外(一)·創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參見“ 太極 ”。

(3).布名。《隸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綉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後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衲子

僧人。 宋 黃庭堅 《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 明 湯顯祖 《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説誦的,不在話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眠臥

(1).入睡;睡眠。 唐 杜甫 《夜歸》詩:“夜半歸來衝虎過,山黑家中已眠臥。” 宋 蘇軾 《夜過舒堯文戲作》詩:“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皷。”

(2).躺著。《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 鐵生 終日耽於酒色,如醉如夢過了日子,不覺身子淘出病來,起床不得,眠臥在家。”

梔子

一種灌木或小喬木,因其芳香的白花而被長期栽培

衣領

連在衣服上或分開的帶形物,它有各種形狀和大小,用以裝飾衣服的領口

江北

(1) 長江下游江蘇、安徽兩省靠近長江北岸的地區

引次江北。——《資治通鑑》

(2) 泛指長江以北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誰肯

哪裡會。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醜白]不游賞,只怕消瘦了你。[貼唱]把花貌,誰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只道 劉三 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 漢高祖 。”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肺腸

比喻內心;心思。《詩·大雅·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鄭玄 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乃使民盡迷惑。” 唐 錢珝 《代史館相公讓官第二表》:“且自去秋以來,國步未復,臣每思人事,每揣人情,因激肺腸,有如湯火。” 明 劉基 《送駱起原之新城知縣任》詩:“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腸。”《“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附錄《罷市之軼聞》:“ 黃某 甘心作他人奴隸,竟然不避輿論,而該米行徒知牟利,不知愛國,豈別有肺腸耶。”

毛骨

(1).毛髮與骨骼。 唐 劉禹錫 《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雲》:“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陸游 《夜汲井水煮茶》詩:“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2).謂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祖士少 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晉書·元帝紀》:“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韋莊 《寄薛先輩》:“不説文章與門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秋眼

謂秋來眼中所見。 唐 白居易 《喚笙歌》:“老心歡樂少,秋眼感傷多。”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贈君

猶贈公。 清 鈕琇 《觚賸·自怡編序》:“先贈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讀書。”

留空

書寫物或印刷品的詞間或行間空白

嘆惜

慨嘆而惋惜

功虧一簣,令人嘆惜

詩詞推薦

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原文_送充上人謁南山源禪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