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其二原文
短薄樓供選佛場,寺門猶葬古真娘。
笙歌夜沸三更月,錦繡風飄七里香。
遊子不醒芳草夢,山僧多占白雲鄉。
畫橋一徑通何處,紅袖當壚笑夕陽。
詩詞問答
問:虎丘·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沈松年
問:虎丘·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虎丘·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蓉湖蘭港家乘卷三
參考注釋
選佛場
唐 代 天然禪師 初習儒,將入 長安 應舉,途逢禪僧,謂選官不如“選佛”,“今 江西 馬大師 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 天然 改變初衷,出家習禪。後因以“選佛場”指開堂、設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百丈道恆禪師》:“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水滸傳》第四回:“ 魯智深 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 清 趙翼 《分校雜詠·封門》:“由來選佛場高甚,隔斷紅塵路莫尋。”
真娘
亦作“ 真孃 ”。 唐 時 吳 妓。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六:“ 真娘 者, 吳國 之佳人也,時人比於 錢塘 蘇小小 ,死葬 吳 宮之側,行客慕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 清 閻爾梅 《觀虎丘祭厲壇者》詩:“短簿簪花儺厲鬼, 生公 舉箸飯 真孃 。” 沉礪 《虎丘吊闔閭》詩:“ 真娘 聲價艷千秋,多少新詩詠 虎丘 。”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三更
第三更,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錦繡
色彩鮮艷,質地精美的絲織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錦繡山河
七里香
(1).芸草的別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辨證一》:“古人藏書,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者是也。”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九:“芸草古人用以藏書,曰芸香是也。置書帙中即無蠹,置席下即去蚤虱。葉類豌豆,作小叢,遇秋則葉上微白如粉汗,南人謂之七里香。”
(2).山礬的別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七》:“山礬花俗名椗花,木高數尺,枝肥葉茂,凌冬不凋。花白,未開時木犀相似,及開,差大,香絶穠,號七里香,尋常山林間多有之。” 克非 《春潮急》十二:“水面上不斷散發出團團蒸氣……把溝兩岸密密叢生的刺梨子、水楂子、七里香一類的灌木,全部籠罩了起來。”
(3).桂花的別名。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餘話》卷一引 宋 蔡京 《保和殿曲燕記》:“上顧群臣曰:‘桂子三秋七里香。’七里香,桂子名也。”
遊子
久居他鄉或異國之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效《遊子吟》
浮雲蔽白曰,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
浮雲遊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不醒
(1).神志不清;失去知覺。《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待他睡去,用水噴在他面上,他便昏迷不醒。”《西遊補》第十一回:“﹝小童兒﹞忽然見了 行者 ,七竅流紅,驚仆不醒。”
(2).謂處於熟睡狀態。 錢鍾書 《圍城》二:“明天找個旅館,睡它個幾天幾晚不醒,船上的機器鬧得很,我睡不舒服。”
(3).不記得。 唐 裴鉶 《傳奇·裴航》:“女曰:‘ 裴郎 不相識耶?’ 航 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女曰:‘不憶 鄂 渚同舟回而抵 襄 漢 乎?’”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白雲鄉
《莊子·天地》:“乘彼白雲,游於帝鄉。”後因以“白雲鄉”為仙鄉。舊題 漢 伶玄 《飛燕外傳》:“吾老是鄉矣,不能效 武皇帝 ( 漢武帝 )求白雲鄉也。”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何由首西路,目斷白雲鄉。”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詩:“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 宋 陳師道 《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歸青史筆,形容終老白雲鄉。”
畫橋
雕飾華麗的橋樑。 南朝 陳 陰鏗 《渡岸橋》詩:“畫橋長且曲,傍險復憑流。” 宋 賀鑄 《減字浣溪沙》詞之八:“杏花零落晝陰陰,畫橋流水半篙深。”《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環曲岸,陰覆畫橋低。”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紅袖
(1).女子的紅色衣袖。 南朝 齊 王儉 《白紵辭》之二:“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唐 杜牧 《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淥翠蛾頻。” 後蜀 歐陽炯 《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風》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
當壚
亦作“ 當罏 ”。 1.指賣酒。壚,放酒罈的土墩。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唐 李白 《江夏行》:“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忽一日, 卓王孫 家僮有事到 成都府 ……正來到 司馬長卿 肆中。見當罏之婦,乃是主翁小姐,喫了一驚。”
(2).指煮酒;飲酒。 南朝 陳 徐陵 《春情》詩:“薄夜迎新節,當壚卻晚寒。”
(3).對著酒壚;在酒壚前。 南朝 梁簡文帝 《當壚曲》:“當壚設夜酒,宿客解金鞍。” 明 何景明 《艷曲》之三:“妝成臨勸酒,曲罷坐當罏。” 明 夏完淳 《雪後懷張子韶》詩:“當壚對酌睨 文君 ,露頂沉杯呼 阮籍 。”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