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公孫輔的《入霑益亂後傷懷》
全文:
驅馬霑益州,南望滇海頭。
向來繁華地,變滅如浮漚。
迥不見人煙,但見河水流。
青山宛然在,風景何蕭颼。
郡縣生荊棘,污萊翳田疇。
夜聽虎豹號,晝顧麋鹿游。
群烏集戰壘,野燐飛林丘。
灼灼道旁花,只為行者愁。
緬思寇亂際,藩垣失防秋。
空虛起外侮,口語興戈矛。
盛衰雖天運,禍端亦人謀。
生靈爾何辜,吾欲天公尤。
參考注釋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繁華
(1) 繁榮熱鬧
繁華大街
(2) 指容貌美麗或地位顯貴
變滅
變化幻滅。 宋 蘇軾 《答廖明略書》之一:“老朽欲屏歸田裡,猶或得見,蜂蟻之微,尋以變滅,終不足道。” 明 方孝孺 《贈鄭顯則序》:“至於鬼燐之變滅,不可以理推其跡,雖似乎奇而其為明也微矣。” 龐樹柏 《木瀆寓樓晚眺》詩:“乃知天地間,變滅無定理。”
浮漚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走童驚掣電,飢鳥啄浮漚。”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認男作女》:“老爺若放浮漚,情願焚香頂禮,朝夕把恩酬。” 清 惲敬 《海會庵放生河碑銘》:“聖人愚人,善禽惡獸,如大海中浮漚,大空中飛塵。”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無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
公孫輔名句,入霑益亂後傷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