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巳日泊桃源亭》
全文:
桃源亭北值佳辰,桃萼飄殘晼晚春。
緹幕惜芳林下子,綵袗修禊水邊人。
風謠漸喜南音變,節物偏於久客新。
道不與時當勇去,歸心何必計吳蓴。
參考注釋
緹幕
橘紅色的帷幕。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四:“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清猨與壼人爭旦,緹幕與素瀨交輝。” 唐 羅鄴 《蠟燭》詩:“煖香紅焰一時燃,緹幕初垂月落天。” 明 楊慎 《題唐人<閨秀熨帛圖>》詩:“廣儲懸月月初臨,緹幕染霜霜已深。”
芳林
(1).指春日之樹木。《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陽……木曰華木、華樹、芳林、芳樹。”
(2).泛指叢林。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背洞溪,對芳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芳林列於軒庭,清流激於堂宇。”
(3).見“ 芳林園 ”。
下子
(1).量詞。表示動作次數。《紅樓夢》第四一回:“不如把我們那裡的黃楊根子整刓的十個大套杯拿來,灌他十下子。” 冰心 《分》:“這下子,我們可不寂寞了,我下課回來,就幫助你照顧他,同他玩。”
(2).量詞。表示時間短暫。 張天翼 《譚九先生的工作》:“你還是稍為穩住下子再講;橫豎等下子就有你跟我的日子。”
(3).量詞。表示本領、技能。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一:“ 蕭隊長 他又來了,這人是有一兩下子的。”
修禊
古代民俗於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後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禊。《世說新語·企羨》“ 王右軍 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 劉孝標 注引 晉 王羲之 《臨河敘》曰:“ 永和 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 會稽 山陰 之 蘭亭 ,修禊事也。” 宋 張耒 《和周廉彥》詩:“修禊 洛 濱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節,也便是我們絕好的野餐時期。流觴曲水,不但仿古人餘韻,而且有趣。”按古人臨水修禊不只行於春季三月,亦有行於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為常。參閱《宋書·禮志二》。
邊人
亦作“邉人”。1.指駐守邊境的官員、士兵等。《國語·魯語上》:“ 晉 人殺 厲公 ,邊人以告。” 韋昭 註:“邊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張天錫 世雄 涼州 ,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詩:“邊人易封侯,男兒戀家鄉。” 明 劉基 《關山月》詩:“願得馳光照明主,莫遣邊人望鄉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詩:“西風落日聲颼颼,風吹沙起邊人愁。”
(2).指邊民。《漢書·匈奴傳下》:“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張籍 《隴頭行》:“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邊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而中國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雲州 ,一日夜宿林下,時磧月微明,有邊人吹笛,其聲嗚咽。”
劉摯名句,巳日泊桃源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