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和廣漢旅中韻》
全文:
苒苒征衣冒曉霜,客心衰寂鬢毛蒼。
故人行李來江外,遊子飄蓬念異鄉。
言失筌蹄知意得,醉遺簪紱覺形忘。
青衫四十猶羈旅,嘆息泥沙困乘黃。
參考注釋
筌蹄
(1).亦作“ 筌蹏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魚竹器;蹄,捕兔網。後以“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書序》 唐 孔穎達 疏:“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言者意之筌蹄,書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讀》詩:“顧思文載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龔自珍 《對策》:“之人也,少壯之心力,早耗於祿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學生暨全國學生書》:“社會上感於諸君喚醒之力,不能為筌蹄之忘,於是開會發電,無在不願與諸君為連帶之關係,此人情之常,無可非難。”
(2). 南朝 士大夫貴族講經說法時手執的麈尾之類。《南史·賊臣傳·侯景》:“上索筌蹄,曰:‘我為公講。’”《南史·賊臣傳·侯景》:“自篡立後,時著白紗帽,而尚披青袍,頭插象牙梳,牀上常設胡牀及筌蹄。”
意得
(1).謂心愿獲償。《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一折:“今 漢王 大敗虧輸, 項王 意得志滿。”
(2).引申為稱心如意,洋洋自得。《南史·袁湛傳》:“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其意得,悠然忘反。” 宋 陳師道 《捕狼》詩:“一狼將四子,二嶺走千羊。意得無前敵,時乖闕後防。”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或值徜徉山水之際,時而意得忘言。”
遺簪
亦作“ 遺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後有遺簪。”《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 清 錢謙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賦長句十四韻為壽》:“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
(2). 孔子 出遊,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勸慰她。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事見《韓詩外傳》卷九。後以“遺簪”比喻舊物或故情。 唐 李嶠 《答李清河書》:“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凜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詩:“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刑廳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 清 王夫之 《雪賦》:“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參見“ 遺簪墜屨 ”。
(3).卸去簪纓。謂掛冠辭官。 元 袁桷 《次韻雜詩》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
彭汝礪名句,和廣漢旅中韻名句
名句推薦
長干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李白《長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