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醉蓬萊》
全文:
慶長庚協夢,仙李蟠根,挺生名世。
粉省收聲,早雲霄自致。
鳳掖鸞台,荷囊簪筆,久要津歷試。
紅旆頒春,碧油開府,出分憂寄。
均逸真祠,左弧開宴,璧月光澄,玉爐煙細。
漆發冰眸,攬浮丘仙袂。
佇看九重,迅馳三節,詔促還丹陛。
槐府涼生,榴樽香泛,年年歡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佇看
行將看到。《水滸傳》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 ,佇看 梁山 盡束裝。” 梁啓超 《中華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總論》:“天如假我數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聯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華 學術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三節
(1).三惡人。指 蚩尤 、 五觀 、 殷紂 。《逸周書·嘗麥》:“諸正敬功,爾頌審三節。” 孔晁 註:“三節, 蚩尤 、 五觀 、 殷紂 也。” 五觀 , 夏 啟 之子。
(2).三鎮節度使。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五代史五·三節》:“ 開平 四年, 鏐 ( 錢鏐 )游衣銀軍,作還鄉歌曰:‘三節還鄉兮掛錦衣。’三節者, 鏐 在 唐 已領 鎮海 鎮東 兩軍節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
(3).三段。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歷代漕運考》:“ 唐 時漕運,大率三節, 江 淮 是一節, 河南 是一節, 陝西 到 長安 是一節。”
(4).舊俗稱端午、中秋、春節為三節。舊時工商界多於三節結算賬目。 老舍 《駱駝祥子》四:“車租,他的比別家的大,可是到三節他比別家多放著兩天的份兒。”
丹陛
(1).宮殿的台階。《隋書·薛道衡傳》:“趨事紫宸,驅馳丹陛。” 宋 陸游 《三山杜門作歌》之二:“小臣疏賤亦何取,即日趨召登丹陛。”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天恩敕賜下丹陛,瓊筵侑以黃金觴。” 清 顧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門小坐柵洪橋下》詩:“曾折帝廷檻,幾死丹陛旁。”
(2).借稱朝廷或皇帝。《舊五代史·符存審傳》:“射鉤斬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獨予壅隔,豈非命哉!” 清 李漁 《意中緣·名逋》:“這不過是暫負蒼生之望,稍回丹陛之心。”
佚名名句,醉蓬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