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牛燾的《吳越王》
全文:
亭長歸故鄉,三候歌樂章。
人情重懷土,錦衣自項王。
臨安錢具美,意氣何揚揚。
販鹽無賴子,起家自錢塘。
兵屯八百里,倒戈賊驚惶。
功成守茲土,一劍凜寒霜。
玉帶留盟府,名馬賜驌驦。
自以仲謀比,為命拜朱梁。
城名衣錦里,山作功臣坊。
還鄉歌三節,慨慷比高皇。
嗚呼唐季多草竊,圖讖何荒唐。
東南盡割據,兩京茂草黃。
汴渠嘯鵃釕,六鷁助披猖。
錢氏亦盜耳,據守固封疆。
潮頭三千弩,何不射虎狼。
昭諫悲陵谷,野鶴自高翔。
帝秦魯連恥,霸越鴟夷亡。
坐擁州四十,宮室移相望。
一朝懷桑梓,父老*共彷徨。
平生不逾洛,何自來歸裝。
無孛無欺徒虛語,鞭箠聚斂德何涼。
夢魂慚愧凌煙閣,表忠區區姓謚揚。
徒為新朝守,多藏自厚亡。
參考注釋
帝秦
尊奉 秦王 為帝。 戰國 時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 魏王 使客將軍 辛垣衍 說 趙 奉 秦王 為帝,以解 邯鄲 之圍。 齊 魯仲連 曉以利害,終使 趙 魏 同息此議。事見《戰國策·趙策三》。後以屈奉暴君或異族統治者為“帝秦”。 陳去病 《有懷劉三純苦念西狩無畏》詩:“其二有 漸離 ,生來恥帝 秦 。” 傅尃 《感懷》詩:“枉勞奔走十年身,興 漢 誰知竟帝 秦 。”
魯連
指 魯仲連 。 戰國 時 齊國 人。有計謀,但不肯做官。常週遊各國,排難解紛。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 魯連 以利害進說 趙 魏 大臣,勸阻尊 秦 為帝,曾說:“彼( 秦昭王 )即肆然稱帝, 連 有蹈 東海 而死耳!” 齊國 要收復被 燕國 占據的 聊城 時,又寫信勸說 燕 將撤守。 齊王 打算給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個兼有隱士、俠客和政治家特點的人。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後因被視為奇偉高蹈、不慕榮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夫 魯連 之智,辭祿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風》之十:“ 齊 有倜儻生, 魯連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東昌》詩:“紛紛來往者,猶有 魯連 無?” 陳毅 《冬夜雜詠·含羞草》:“ 魯連 不帝 秦 , 田橫 刎頸死。”亦稱“ 魯連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興詩》:“世無 魯連子 ,千載徒悲傷。” 明 高啟 《送沉徵士鉉歸海上》詩:“倘見 魯連子 ,殷勤煩寄聲。”
鴟夷
(1).革囊。《戰國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聽乎 闔閭 ,故 吳王 遠跡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王 聞之大怒,乃取 子胥 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死忠》:“你一死之後,當取汝屍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吳 伍員 。 明 高啟 《行路難》詩之二:“ 鉤弋 死 雲陽 , 鴟夷 棄江沙。”
(3).指盛酒器。《藝文類聚》卷七二引 漢 揚雄 《酒賦》:“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馬光 《柳溪對雪》詩:“鴟夷賒美酒,油壁繫輕車。” 清 陳維崧 《滿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賦此詞》:“看鴟夷撲滿,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鴟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西子 下 姑蘇 ,一軻逐 鴟夷 。” 馮集梧 註:“《史記·貨殖傳》: 范蠡 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當年功業,空繫五湖船。” 郁達夫 《留別》詩之二:“ 鴟夷 應笑先生拙,難買輕舟泛五湖。”參見“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勢。
牛燾名句,吳越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