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薊北門行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

高秋宛馬肥,鐵騎犯邊陲。

披甲挽弓矢,大半漢中兒。

擾田擁雙騎,攻堡挾長錐。

揚言今歲入,定欲寇京畿。

將軍既傳檄,士卒亦聞知。

李牧急收保,從古有良規。

然聞仁義士,救患不踰時。

禦強能設險,以寡在懸奇。

亦言將帥勇,不憂行伍疲。

孫武教宮嬪,一朝能死綏。

何為坐偃蹇,終歲不出師。

寶劍匣中泣,無乃久精思。

詩詞問答

問:出自薊北門行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出自薊北門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高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

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南朝齊· 謝脁《謝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宛馬

古代西域 大宛 所產的名馬。後亦泛指北地所產好馬。《漢書·張騫傳》:“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馬’, 宛 馬曰‘天馬’雲。”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八:“牽牛去幾許, 宛 馬至今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 宛 馬嘶風緩轡來, 黃河 冰上北門開。”

鐵騎

披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邊陲

邊疆

披甲

穿上鎧甲

披甲持槍

挽弓

挽弓,引弓。《太平廣記》卷四一五引 唐 無名氏《五行記·魏佛陀》:“ 佛陀 輓弓射之,一發即不復見。”

大半

(1) 很可能

他大半不來了

(2) ,大概

漢中

(1)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鄭(今陝西漢中東);轄境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南,留壩、勉縣以東,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區

(3) 陝西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於陝西省南部,漢水北岸陽安鐵路線上。人口40萬。為陝南最大城市和物產品集散地

揚言

故意說出要採取某種行動或目的所在的話(多含貶義)

他如今攝了我師父與師弟,揚言要蒸熟了,去請舅爺暖壽。——《西遊記》

歲入

國家、單位等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京畿

國都和國都周圍的地方

視學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傳檄

傳布檄文。《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誠聽臣之計,可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千里定。” 唐 獨孤及 《太行苦熱行》:“會同傳檄至,疑議立談決。”《三國演義》第五回:“ 曹操 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 鄒魯 《福建光復》:“傳檄各府知縣駐軍,尅日反正。”

士卒

舊稱士兵

身先士卒

聞知

(1).聽說;知道。《書·胤征》:“ 羲 和 屍厥官,罔聞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使四面求醫藥,天下皆聞知。”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五》:“ 苻堅 聞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驍騎將軍 呂光 帶兵打 龜茲國 ,‘請’他進關。”

(2).見聞;知識。《書·無逸》:“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北史·列女傳·房愛親妻崔氏》:“性嚴明,有高節,歷覽書傳,多所聞知。” 宋 葉適 《漢陽軍新修學記》:“一其趨向,厚其師友,畜其聞知,廣其倫類。”

(3).謂由傳聞傳授而有所認識。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歲,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則見而知之;若 孔子 ,則聞而知之。” 清 顏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郊使見知聞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老名號。” 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乾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識來源分為三類,這就是‘親知’、‘聞知’、‘說知’……‘聞知’是從旁人口頭或書面傳授得來的知識。”

收保

古代邊境上設定的兼有儲藏物資和防衛作用的小城堡。保,通“ 堡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匈奴 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

良規

(1).有益的規諫。《三國志·魏志·王朗傳》:“朕繼嗣未立,以為君憂,欽納至言,思聞良規。”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悅耳之華譽,而惡利行之良規。” 唐 韓愈 《病鴟》詩:“勿諱泥坑辱,泥坑是良規。”

(2).好的規範、準則。《再生緣》第二十回:“願君王,禮賢下士守良規。” 鄭觀應 《盛世危言·農功》:“尤其妙者,農部有專官,農功有專學……何國有良規,則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後已。”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救患

救解禍患;救濟患難。《左傳·僖公元年》:“夏 邢 遷於 夷儀 ,諸侯城之,救患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 白起 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 應侯 。”《淮南子·人間訓》:“人皆務於救患之備,而莫能知使患無生。”

不踰時

不多久。謂時間短暫。 明 焦竑 《李氏<焚書>序》:“ 宋 元豐 間禁 長公 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踰時而徵求鼎沸,斷管殘瀋,等於吉光片羽。”《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到得府前,正值新太守 吳公弼 升堂,不踰時,抬出放告牌來。”

設險

謂利用險要之地建立防禦工事。《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唐 柳宗元 《邠寧進奏院記》:“設險西陲,而戎虜伏息。”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溝洫井田異制》:“一二百里之內,尚非難事,其必多為溝澮者,既有以備水旱,而設險守國之意即存乎其中。”

將帥

(1).將領。《禮記·樂記》:“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 漢 徐幹 《中論·慎所從》:“若夫攻城必拔,野戰必克,將帥之事也。” 宋 蘇洵 《上皇帝書》:“今之任為將帥,卒有急難而可施者誰也?”

(2).“文將帥”之省稱。 太平天囯 每省所設的行政官。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防守浦口詔》:“爰特詔弟統齊兵士,趕赴 天浦 省垣,協同將帥 黃連生 弟等實力鎮守。”

行伍

泛指軍隊。古時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

躡足行伍之間。——《史記·陳涉世家》

結部曲,整行伍。——張衡《西京賦》

行伍出身

武教

軍事教育。 晉 傅玄 《仲春振旅》:“仲春振旅,大致民,武教於時日新。” 清 唐甄 《潛書·兩權》:“昔者 齊 亂而 管仲 用之, 燕 弱而 樂毅 用之,六國散而 信陵君 用之,遂能霸天下,舉強 齊 ,挫暴 秦 者,誠能修武教而得士心也。”

宮嬪

帝王的侍妾。 唐 薛調 《無雙傳》:“我聞宮嬪選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上( 唐武宗 )常怒一宮嬪久之,既而復召。”《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郭汜 領兵入宮,盡搶擄宮嬪采女入營,放火燒宮殿。”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南宋 宮嬪墓在 越 中者甚多。 屭湖 之濱, 獅山 之側,塋址可識者二十四處,俗傳‘廿四堆’是也。”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死綏

(1).謂軍隊敗退,;將領應當治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司馬法》‘將軍死綏’……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源》:“《禮》著死綏,《傳》稱握節,捐生守位,取重人倫。”

(2).效死沙場。 唐 杜牧 《聞慶州趙縱使君與党項戰中箭身死長句》:“死綏卻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譏,下無死綏之志。”《明史·王元翰傳》:“平居凍餒,脫巾可虞,有事怨憤,死綏無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3).指死於戰事者。 唐 陳子昂 《為副大總管屯營大將軍蘇宏暉謝表》:“遂得齒劍餘魂,更參授鉞之任;死綏之魄,復同挾纊之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 方振聲 以縣丞謚‘義烈’,俱照知府例卹,則皆出特恩。蓋我聖朝崇奬死綏不遺微末如此也。”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終歲

一年到頭

終歲不聞絲竹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終歲勤苦。——宋· 蘇軾《教戰守》

出師

(1) 完成從師學藝

(2) 率兵征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寶劍

原來指罕見而貴重的劍,後泛指普通劍

無乃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精思

(1).精力和思慮。《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宋 曾鞏 《擬辭免修五朝國史狀》:“此臣所以窮日夜,憊精思,不敢忘須臾,志在於斯文。”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疲精思於編簡兮,馳志慮於遺文。”

(2).精心思考。 漢 王充 《論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後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新唐書·虞世南傳》:“﹝ 虞世南 ﹞與兄 世基 同受學於 吳 顧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裘廷梁 《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

詩詞推薦

  • 亡嫂靖十君蒲氏輓詞二首

    蘇轍宋代〕宦遊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黨半天末,存亡驚素書。佳城東嶺外,茂木故阡余。遙想千車送,臨江涕滿裾。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鄒宣教

    鄧肅宋代〕未須絕跡便餐霞,且飲當朝諫議茶。法水有緣隨遠浪,污泥無計染蓮花。千篇信筆初無語,萬里浮螺觸處家。已悟
  • 寄溫州希用上人

    韓維宋代〕炎塵滿天地,懷子邈湖江。築隱雲峰亂,棲禪石樹雙。學禪仍慕孔,詩放欲兼龐。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再賦

    陳與義宋代〕修眉入幽夢,起費西南望。終願學柳文,買泉築愚堂。錯磨高壁翠,日日在我旁。忽在新野鄒,行從泰山羊。城中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尤溪劉環經歷

    朱浙明代〕把袂他年君別我,題詩今日我思君。只應共照三秋月,何處相逢一片雲。世事都成蕉鹿夢,野情已入海鷗群。舊遊
  • 陽台曲

    楊維楨元代〕月落望夫山,高台十二鬟。楚宮多妒女,雲雨夢中還。
  • 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五絕五

    晁補之宋代〕鼓角聲 * 地傳,只今鼻孔已撩天。不應常作裴休諾,揜口何妨也默然。
  • 送雷司法於發秤提結局一首

    劉克莊宋代〕吏奉新書多刻峭,君於此事極忠勤。告緡鮮有麗三尺,投劾不知寬一分。重幣稍權周舊法,大搜安用漢深文。先民
  • 桂花

    倪瓚元代〕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忽起故園想,泠然歸夢長。
  • 沁園春(次白蘭谷韻)

    陳深宋代〕浪跡煙霞,有酒千鍾,有書五車。任從來蕭散,閒心似水,何堪嫵媚,笑面如花。濯發滄浪,放歌江海,肯被紅塵
  • 獺皮褥

    陳古春元代〕賴侯失國毛嬙老,蓮葉裳衣為誰好。曲阿湖上采菱舟,濺血淪精哭秋媼。祭魚永謝菰蒲春,去作香魂薦寢裀。綠雲
  • 按察使銜台灣道楊廷理報早稻收成分數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三縣一廳報,幸逢暘雨時。八分早稻穫,合郡夏收彌。搜捕匪徒少,耕桑民戶熙。慰非啻海外,內地慶兼資。
  • 武關

    吳融唐代〕時來時去若循環,雙闔平雲謾鎖山。只道地教秦設險,不知天與漢為關。貪生莫作千年計,到了都成一夢閒。爭得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陳經略二首

    汪應辰宋代〕清明公正復慈祥,觸眼平生見未嘗。自幸來依驃騎幕,如何又趣舍人裝。雲霄去路日千里,萍梗微蹤天一方。獨有
  • 謝前人

    陳著宋代〕意行非夙盟,一見眼雙青。款接生如熟,高談醉易醒。夜床清老夢,晨粥洗余腥。須踐楊梅約,重來水月亭。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山西村

    陸游宋代〕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
  • 寄題王晉輔專春堂

    陸游宋代〕三月風光不貸人,千紅百紫已成塵。牡丹底事開偏晚,本自無心獨占春。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賦得春深五鳳城送方伯文之京

    佘翔明代〕黃道躔霄漢,青陽逗帝畿。花明千樹錦,日麗九重扉。蔥鬱縈丹闕,韶華媚紫薇。仙桃蒸瑞靄,御柳拂晴暉。燕入
  • 壽楊葆生

    方鶴齋〔清代〕交到忘形敬益加,古稀當更惜春華。長身早食六年粟,合手曾栽四縣花。夢醒前朝同水逝,老偕良友住天涯。肩柴
  • 雨(四月初三日)

    乾隆清代〕馳睛隱曦影,仰面冒菸絲。𩂅雭漸微落,霈霶遂驟施。微衷訝出望,大造錫優慈。所惜半時止,剛餘三寸滋。慰希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