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黃道躔霄漢,青陽逗帝畿。
花明千樹錦,日麗九重扉。
蔥鬱縈丹闕,韶華媚紫薇。
仙桃蒸瑞靄,御柳拂晴暉。
燕入雕梁語,鶯從綺閣飛。
六龍爭夭矯,五柞競光輝。
雨濕紅將綻,煙濃綠漸肥。
玉繩星欲滴,金掌露初晞。
彤陛搖鳴佩,朝霞映彩衣。
長楊誇浩蕩,上苑慶芳菲。
詞藻推潘岳,才名重陸機。
天顏瞻咫尺,鵷鷺沐音徽。
詩詞問答
問:《賦得春深五鳳城送方伯文之京》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微韻
參考注釋
黃道
太陽每年在恆星之間的視軌跡,即地球軌道面與天球的相交線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帝畿
猶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區。 漢 班固 《西都賦》:“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 周 以龍興, 秦 以虎視。” 唐 杜審言 《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游滿帝畿。”《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蔥鬱
蔥蘢
丹闕
(1).赤色的宮闕。 唐太宗 《秋月即目》詩:“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朝聖明主,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 明 呂大器 《晚至閬州》詩:“一葉 嘉陵 下,冰心對緑漪。豈無丹闕戀,終抱白雲思。”
韶華
韶光
迎得韶華入中禁,和風次第遍神州。——韓維《太后閣》
紫薇
(1).花木名。又稱滿堂紅、百日紅。落葉小喬木,樹皮滑澤,夏、秋之間開花,淡紅紫色或白色,美麗可供觀賞。 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對月》詩:“去年當此夜,坐對紫薇間。”
(2).見“ 紫微 ”。
仙桃
(1).神話傳說中供 西王母 等仙人食用的桃。《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西遊記》第五回:“我等不是妖怪,乃 王母娘娘 差來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開寶閣,做‘蟠桃勝會’。”
(2).泛稱桃樹或桃實。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3).稱禁苑中的桃。 唐 杜甫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瑞靄
吉祥的雲氣
御柳
(1).宮禁中的柳樹。 唐 沉佺期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 唐 曹松 《長安春日》詩:“御柳舞著水,野鶯啼破春。”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之六:“ 上林 春去宮花落, 金水 霜來御柳黃。”
(2).樹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今 閩 中有一種柳,其葉如松,而垂長數尺,其榦亦與柳不類。俗名為御柳。”
雕梁
(1).飾有浮雕、彩繪的梁;裝飾華美的梁。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姑洗三月》:“燕語雕梁,狀對幽閨之語。” 宋 王安石 《訴衷情·和俞秀老鶴》詞:“營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 謝 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2).借指豪華的建築物。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沲江圖》詩:“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清 杜岕 《過林修朗軒》詩:“雕梁庽耳目,所患唯固陋。”
彫梁:刻繪文采的屋樑。 唐 楊巨源 《上劉侍中》詩:“舞腰凝綺榭,歌響拂彫梁。” 宋 張元乾 《風流子·政和間過延平雙溪閣落成席上賦》詞:“飛觀插彫梁。凴虛起,縹緲五雲鄉。”
綺閣
華麗的樓閣。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仰登綺閣,俯映清淵。”《北史·常景傳》:“夫如是,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明 陳子龍 《月夜遊劍池作》詩:“羣傖澒洞作風塵,綺閣雕欄愁 * 。”《花月痕》第四五回:“沉沉綺閣幌雙重,頻卜歸期未有期。”
六龍
(1).謂《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孔穎達 疏:“乾元乃統天之義,言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六龍即六位之龍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謂之六位也。”
(2).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為御者。 漢 劉向 《九嘆·遠遊》:“貫澒濛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 晉 郭璞 《遊仙詩》:“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詩:“六龍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詠懷》:“六龍匿西山,濛汜揚頽波。”
(3).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馬,馬八尺稱龍,因以為天子車駕的代稱。 漢 劉歆 《述初賦》:“揔六龍於駟房兮,奉華蓋於帝側。”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金鰲山》:“少焉,千乘萬騎畢集,始知為六龍臨幸。” 吳梅 《步北城獅子山訪閱江樓遺址不得》詩:“六龍曾此駐雲車,何處重尋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後賢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號曰六龍。”《晉書·溫羨傳》:“父 恭 , 濟南 太守,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號曰六龍。”《晉書·卞壼傳》:“父 粹 ,以清辯鑑察稱。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 卞氏 六龍。”
夭矯
形容姿態的伸展屈曲而有氣勢
撫凌波而鳧躍,吸翠霞而夭矯。——郭璞《江賦》
船頭龍夭嬌。——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
五柞
五柞宮 的省稱。 漢 張衡 《西京賦》:“掩 長楊 而聯 五柞 ,繞 黃山 而款 牛首 。” 唐 李白 《大獵賦》:“游 五柞 兮瞰 三危 ,挾 細柳 兮過 上林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反《騷》擬 三湘 ,作賦夸 五柞 。”參見“ 五柞宮 ”。
光輝
光明,燦爛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闢人類新歷史的光輝時代。——《土地》
雨濕
亦作“ 雨溼 ”。指陰雨天。 晉 王羲之 《雜帖四》:“月半,念足下,窮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溼,體氣各何如?” 唐 杜甫 《兵車行》:“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仇兆鰲 註:“ 後漢 陳寵 為太守, 洛陽城 每陰雨常有哭聲。”一本作“ 雨溼 ”。
玉繩
(1).星名。常泛指群星。《文選·張衡<西京賦>》:“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 唐 陸龜蒙 《新秋月夕作吳體以贈》詩之二:“清談白紵思悄悄,玉繩銀漢光離離。”《 * 詞話》第二七回:“只見玉繩低度,朱戶無聲,此景堪羨。”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夕堂永日緒論外編》:“有代字法,詩賦用之,如月曰‘望舒’,星曰‘玉繩’之類。”
(2).比喻雨滴。 唐 張蕭遠 《興善寺看雨》逸句:“須臾滿寺泉聲合,百尺飛簷掛玉繩。”
金掌
(1).銅製的仙人手掌。為 漢武帝 作承露盤擎盤之用。 唐 岑參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樹降甘露》詩:“ 魏 宮銅盤貯, 漢 帝金掌持。” 宋 晏幾道 《阮郎歸》詞:“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 明 何景明 《元夕以道宅同蘇管二君子》詩:“煙滿春城夜色凝,露融金掌月初升。”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鰲 註:“金掌,謂內擢。”
彤陛
彤墀。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輓詩四十韻》:“皁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鳴佩
亦作“ 鳴珮 ”。1.佩玉。《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潔。” 李周翰 註:“鳴珮,所佩玉也。”
(2).比喻出仕。 明 唐順之 《贈袁御醫芳洲》詩:“鳴佩偶隨供奉侶,下簾長對道家言。”參見“ 鳴玉 ”。
見“ 鳴佩 ”。
朝霞
太陽升起時東方的雲霞
漱正陽而含朝霞。——《楚辭》
朝霞滿天
朝霞映湖
彩衣
(1).《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昔 楚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常著五色斑斕衣,為親取飲。”後因以“彩衣”指孝養父母。 宋 王禹偁 《謝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蓋陛下義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黃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養。”
(2).指戲曲表演的服裝。《紅樓夢》第五四回:“婆子們抱著幾個軟包--因不及抬箱,料著 賈母 愛聽的三五齣戲的彩衣包了來。”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下:“忽有綵衣小兒自外入,頃刻至數百人,結束如一,階墀盡滿。”
(2).謂孝養父母。 唐 黃滔 《<潁川陳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彌孝,熙熙愉愉,承顏侍膳,雖隆雲路之望,終確綵衣之戀。” 宋 沉遘 《五言送徐同年諤出京》:“還家晝錦樂,拜壽綵衣榮。”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綵衣歸來奉翁母,願言壽比三山久。”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瑤斝,象服繡葆,蹌躋一庭。”參見“ 綵衣娛親 ”。
長楊
(1).亦作“ 長揚 ”。 長楊宮 的省稱。 漢 揚雄 《長楊賦》:“振師 五柞 ,習馬 長楊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長楊 射熊羆,武帳弄啞咿。” 宋 秦觀 《韋元成論》:“﹝ 元帝 ﹞ 永元 中幸 長揚 射熊館 ,布車騎大獵,則是宮室宴享之事,未能如禮也。” 明 高啟 《少年行》之一:“官侍 長揚 拜夕郎,況憑內寵在椒房。” 清 洪昇 《長生殿·禊游》:“傳聲報戚里,今日幸 長揚 。”參見“ 長楊宮 ”。
(2).連綿的楊柳。《文選·潘岳<閒居賦>》:“長楊映沼,芳枳樹籬。” 劉良 註:“楊,柳樹也。” 唐 溫庭筠 《太子西池》詩之二:“薄暮香塵起,長楊落照明。”
(3). 漢 揚雄 所作《長楊賦》的省稱。 唐 李白 《大獵賦》:“《長楊》夸胡,設網為周阹。” 宋 范仲淹 《依韻奉酬晏尚書見寄》:“願聞歌畫一,敢議賦《長楊》。”
浩蕩
形容水勢洶湧壯闊
青冥浩蕩。——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浩蕩的長江
上苑
皇家的園林。 南朝 梁 徐君倩 《落日看還》詩:“妖姬競早春,上苑逐名辰。”《新唐書·蘇良嗣傳》:“帝遣宦者采怪竹 江 南,將蒔上苑。”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之一:“離宮別館樹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 吳梅 《風洞山·慶祝》:“歡慶,花發西宮,鶯啼上苑,官家幾度好風景。”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詞藻
辭藻,詩文中蓄意加工的華麗辭語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天顏
天子的容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恭辦南斗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鵷鷺
(1).鵷和鷺飛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隋書·音樂志中》:“懷黃綰白,鵷鷺成行。文贊百揆,武鎮四方。” 宋 葉適 《送葉路分》詩:“君今幅巾鵷鷺行,切勿著帶貔虎傍。” 清 趙翼 《丙子元旦早朝》詩:“千行鵷鷺集初寅,肅聽鳴鞭拜舞勻。”
(2).比喻有才德者。《北齊書·文苑傳序》:“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振鵷鷺之羽儀,縱雕龍之符采。” 唐 儲光羲 《群鴉詠》:“冢宰收琳琅,侍臣盡鵷鷺。” 宋 馬純 《題能仁寺壁》詩:“十年衰病臥林泉,鵷鷺羣飛競刺天。”
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時識音的標誌。亦指琴或樂曲。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長夜恣酣飲,窮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 李善 註:“音徽,即徽音也。” 張銑 註:“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劉禹錫 《彭陽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吳門 ,相去迥遠,而音徽如近。”
(4).猶音訊;書信。《文選·陸機<擬庭中有奇樹>詩》:“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註:“音徽,言文章、書信。” 前蜀 魏承班 《謁金門》詞:“雁去音徽斷絶,有恨欲憑誰説。”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十年來, 河 隴 路斷, 松潘 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