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湖州推官史彥明碎妖石》
全文:
君不見杜子美,搜詩益州城。
西門所見石筍高蹲,欲募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又不見韓退之,□□□□憐愚民,枯株朽木事為神。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福人。
安吉古廟李衛公,有一怪石左廡中。
不知始初孰舁致,矯誣妄誕欺吳儂。
諸欲殺*人劫盜者,牲酒奠祭駢群凶。
狂魂滯魄詫憑附,乞靈徼福撐虛空。
忽值湖州推官史,□如明月清如水。
集眾捶之百雜碎,棄置溝渠同糞矢。
南方淫祠百且千,焉得一一皆若比。
參考注釋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始初
開始,起初。《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漢書·李尋傳》:“竊以日視陛下志操,衰於始初多矣。”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始初 山東 鍵閉束縛,泳而游之,歌而舞之,可以為仁矣。”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始初鐵錢不分官私,民間不辨好惡,得錢便使。”《西遊記》第五五回:“師父始初不與那婦人答話,也不吃饝饝。”
矯誣
(1).謂假借名義以行誣罔;虛妄。《書·仲虺之誥》:“ 夏王 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於下。” 蔡沉 集傳:“矯,與矯制之矯同;誣,罔…… 桀 知民心不從,矯詐誣罔,託天以其眾。”《魏書·崔浩傳》:“﹝ 浩 ﹞性不好 老莊 之書……曰:‘此矯誣之説,不近人情。’”《資治通鑑·宋營陽王景平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託聖賢以伸其説謂之矯;聖賢無是事,寓言而加詆謂之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魯陽 何德,駐景揮戈。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清 唐甄 《潛書·非文》:“二十三代之編籍,閼塞其心;序論傳志之空言,矯誣其理。”
(2).假託君命,誣陷無辜。《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其刑矯誣,百姓攜貳。” 韋昭 註:“以詐用法曰矯,加誅無罪曰誣。”《淮南子·氾論訓》:“篡弒矯誣,非人之性也。” 高誘 註:“矯,擅作君命;誣,以惡覆人也。”
妄誕
(1).虛妄不實。《漢書·朱買臣傳》:“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 會稽 太守章也。守邸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朱子語類》卷二七:“聖人雖有心,也自是不欺誑,不妄誕。”
(2).荒誕不經。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本事詞載榴花事極鄙俚,誠為妄誕。”《西湖佳話·雷峰怪跡》:“嘗思聖人之不語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誕而不足為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諭》:“至祝壽浮詞,如‘鶴算’、‘龜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樣,尤屬不倫,且涉妄誕。”
(3).狂妄,放肆。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王敦反》:“書生不自量,對吾主恁妄誕猖狂。”
吳儂
吳 地自稱曰我儂,稱人曰渠儂、個儂、他儂。因稱人多用儂字,故以“吳儂”指 吳 人。 唐 劉禹錫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詩:“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嚮 吳 儂。” 宋 張先 《喜朝天·清署堂贈蔡君謨》詞:“佳景在,吳儂還望,分閫重來。”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游金山寺》曲:“誤汲南泠,笑殺吳儂,不記《茶經》。”
方回名句,湖州推官史彥明碎妖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