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乾隆待鹿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待鹿》

全文:
日之夕矣鹿下來,命侶群飲溪水隈。
山中行久識其性,靜待如可招而徠。
斜陽漸下陰鋪地,莎草如茵坐蔥翠。
一以延涼圖熱消,一以暢觀取適意。
徐見麌麌𨇰蹊走,小者在前大者後。
牝牡作隊各分朋,異路居然彼亦有。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重華尚矣詎能企,愛觀或類羲之鵝。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乾隆名句,待鹿名句

詩詞推薦

  • 光炯避難蜀中,聞有峨嵋之行,賦此奉懷(錄一)

    方守敦〔清代〕怪絕乾坤事,傷哉君子心。白頭湖上友,萬里忽分襟。豺虎蒼生困,江山八陣尋。草堂遺蹟在,杜 * 哀吟。
  • 七夕

    李賀唐代〕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詩詞名句
  • 九日簡留松澗

    蒲壽宬宋代〕瀼瀼白露墜,獨起行繞籬。豈泥茲晨游,偶諧昔人期。白衣已縹緲,幅巾自淋漓。舉杯泛寒榮,何以慰所思。登山
  • 梅山摘其絕為四首和來余因以次韻

    陳著宋代〕梅山半載在城中,帶得山閒物外風。隨境動時元自靜,與人和處底須同。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詩詞名句
  • 書畫舫

    姚文奐元代〕小築中流便翼然,窗開面面見清泉。微風澹沲生文采,如坐米家書畫船。
  • 和樊使君登潤州城樓

    劉長卿唐代〕山城迢遞敞高樓,露冕吹鐃居上頭。春草連天隨北望,夕陽浮水共東流。江田漠漠全吳地,野樹蒼蒼故蔣州。王粲
  • 魚樂亭

    張守宋代〕乃公倦經綸,結□俯滄浪。風波不到處,修鱗自徜祥。一與芳餌辭,此樂殊未央。借問那得知,吾人亦相忘。
  • 公燕詩

    劉楨魏晉〕永日行遊戲。歡樂猶未央。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翱翔。輦車飛素蓋。從者盈路傍。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清川
  • 芳桂塢

    周南老元代〕林塢藏幽芳,叢桂團蒼玉。子落明月中,香生流澗曲。風前墮粟金,雨餘明淨綠。伍以荃蘭幽,愧彼桃李俗。中有
  • 和李希言仙書事

    王洋宋代〕五年萍梗蹤,所向隨波流。請言初起時,皇輿向吳頭。觸目多變異,論心鮮朋儔。願借谷生筆,隨非奕者秋。憶昨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