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待鹿原文

日之夕矣鹿下來,命侶群飲溪水隈。

山中行久識其性,靜待如可招而徠。

斜陽漸下陰鋪地,莎草如茵坐蔥翠。

一以延涼圖熱消,一以暢觀取適意。

徐見麌麌𨇰蹊走,小者在前大者後。

牝牡作隊各分朋,異路居然彼亦有。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適其適皆太和。

重華尚矣詎能企,愛觀或類羲之鵝。

詩詞問答

問:待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待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

參考注釋

下來

指穀物、水果、蔬菜等成熟或收穫

玉米一時還難下來

命侶

呼喚友伴。 唐  李商隱 《越燕》詩之二:“命侶添新意,安巢復舊痕。” 唐  吳筠 《玄猿賦》:“連肱澗飲,命侶煙嘯。”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詩:“南園休命侶,北闕即徵黃。”參見“ 命儔嘯侶 ”。

群飲

群聚飲酒。《書·酒誥》:“厥或誥曰:羣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 周 ,予其殺。”《新唐書·劉克明傳》:“帝獵夜還,與 克明 、 田務澄 ……等二十有八人羣飲。”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夫羣飲,變衣服,小罪也。”

溪水

指從山裡流出來的水流。《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 桓 自斷後。” 唐  王建 《贈華州鄭大夫》詩:“ 少華 山雲當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夢珂》:“從山頂流下許多條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下陰

(1).謂地下的陰氣,即地氣。《漢書·五行志上》:“《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氷’。 劉歆 以為上陽施不下通,下陰施不上達,故雨。”

(2).中醫指男女外 * 官及尿道,又稱 * 。《素問·氣府論》:“下陰別一。”

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潮濕地區或河邊沙地。莖直立,三棱形。葉細長,深綠色,質硬有光澤。夏季開穗狀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細長的匍匐莖,並有褐色膨大塊莖。塊莖稱“香附子”,可供藥用。 唐  李白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緑。” 明  葉襄 《端午》詩:“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龍舟偃莎草。”

蔥翠

草木茂盛青翠

蔥翠的樹木

取適

尋求適意。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夏涼寒燠,隨時取適。” 唐  岑參 《漁父》詩:“竿頭釣絲長丈餘,鼓栧乘流無定居。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詩:“式瞻北鄰居,取適南巷翁。”

麌麌

群聚貌。《詩·小雅·吉日》:“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毛 傳:“麌麌,眾多也。”《藝文類聚》卷九八引 三國  魏  何晏 《瑞頌》:“鹿之麌麌,載素其色。”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林麌麌兮多鹿,山蒼蒼兮少人。”

詩詞推薦

待鹿原文_待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