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春日雜興·其三》
全文:
柳外披煙舒遠目,花邊植杖坐芳茵。
能言百舌深藏葉,解舞鵾雞不避人。
參考注釋
能言
(1).長於辯論;有獨到的見解。《鬼谷子·中經》:“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字 輔嗣 , 山陽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歲便好 莊 老 ,通辯能言,為 傅嘏 所知。” 宋 葉適 《制科》:“用科舉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來,能言之士有是論矣。”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故 曹 劉 阮 陸 ,下及 李 杜 ,異曲同工,各擅其時,並稱能言,何也?”
(2).議論而有見解者。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堯 ,而 堯 政不必皆得也;舉世莫不貶 桀 ,而 桀 事不必盡失也。” 北魏 《高湛墓誌》:“皇上動哀,能言灑淚。”
百舌
鳥名。善鳴,其聲多變化。《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 高誘 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以喻人雖多言無益於事也。” 唐 陸翬 《送胡八弟》詩:“孤帆影入江煙盡,百舌聲流浦樹新。” 宋 蘇軾 《安國寺尋春》詩:“臥聞百舌呼春風,起尋花柳村村同。” 清 陳維崧 《桃源憶故人·重遊惠山寄暢園懷秦對岩檢討》詞:“莫聽 楚 天百舌,千里同明月。”參見“ 百舌鳥 ”。
鵾雞
(1).即鵾雞。《文選·張衡<西京賦>》“翔鶤仰而弗逮” 李善 注引《穆天子傳》:“鶤雞飛八百里。” 郭璞 註:“鶤即鵾雞,鵾與鶤同。” 漢 揚雄 《太玄·裝》:“次四鶤雞朝飛踤於北,嚶嚶相和不輟食。” 范望 註:“鶤鷄,水鳥。”參見“ 鵾雞 ”。
(2).鳳凰的別名。《淮南子·覽冥訓》:“過歸鴈於 碣石 ,軼鶤雞於 姑餘 。” 高誘 註:“鶤雞,鳳皇之別名。”
(3).大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雞》:“ 蜀 中一種鶤雞, 楚 中一種傖雞,並高三四尺。”
鵾雞:1.鳥名。似鶴。《楚辭·九辯》:“鴈廱廱而南遊兮,鵾鷄啁哳而悲鳴。” 洪興祖 補註:“鵾鷄似鶴,黃白色。”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鳴鷫鸘與鸑鷟,舞鵾雞與翡翠。”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男兒未老中原在,寄與鵾雞莫浪啼。”
(2).古曲名。《文選·張衡<南都賦>》:“《寡婦》悲吟,《鵾雞》哀鳴。” 李善 註:“《寡婦》曲未詳,古相和歌有《鵾雞》之曲。” 唐 李德裕 《重台芙蓉賦》:“吟朱鷺於篴管,鳴《鵾鷄》於瑟絃。” 明 高啟 《長安有狹斜行》:“大婦彈《鵾鷄》,中婦舞《前溪》。”
不避
(1)
不迴避,藐視困難和艱險
不避艱險
(2)
不讓,不亞於,不差於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 禹。——漢·晁錯《論貴粟疏》
釋道潛名句,春日雜興·其三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能言百舌深藏葉,解舞鵾雞不避人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