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香林室》
全文:
祗園瞻禮罷,別室憩臨初。
總在香林界,況於清暇餘。
唄聲起般若,峰影落芙蕖。
朅爾題五字,何殊觀六如。
參考注釋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何殊
猶何異。 毛澤*東 《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
六如
也稱六喻。佛教以夢、幻、泡、影、露、電,喻世事之空幻無常。《金剛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宋 范成大 《閶門戲調行客》詩:“萬事惟堪六如觀,一杯莫信四並難。”
乾隆名句,香林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