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的《偈頌一一二首·其八十四》
全文:
一二三四五六七,諷誦受持皆秘密。
如人親入寶山中,一切珍奇從此出。
參考注釋
諷誦
(1).背誦。《周禮·春官·瞽蒙》:“諷誦詩,世奠繫。” 鄭玄 註:“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漢書·藝文志》:“ 孔子 純取 周 詩,上采 殷 ,下取 魯 ,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南史·文學傳·任孝恭》:“精力勤學,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古之言文章者,不專在竹帛諷誦之間。”
(2).朗讀;誦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田鵬鸞 ﹞年十四五,初為閽寺,便知好學,懷袖握書,曉夕諷誦。” 明 海瑞 《興革條例·禮屬》:“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受持
佛教語。謂領受在心,持久不忘。《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如彼外道,聞他邪説,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吾嘗夢梵僧告予曰:‘世且亂,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難,能日誦千聲,可以免矣。’吾是以受持。” 清 惲敬 《金剛經書後》二:“若復有人聞是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受持誦讀,為人解説。”
秘密
有所隱蔽,不為人知;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佛教指隱密深奧之法
秘密活動
秘密情況
釋清遠名句,偈頌一一二首·其八十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