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
全文:
曉入枯木堂,怪禽驚翩翻。
清露滴松杪,下見古鼎蹲。
寶光耀昆吾,中有飛廉魂。
上文為雷回,下文為雲紜。
獰狀饕餮伏,兵氣蚩尤昏。
辛壬與丁甲,世次迷夏殷。
初疑周虎彝,復惑虞蜼敦。
尊從不可辨,牛豕誰能論。
瑰怪壓䜌鼎,譎詭旅紀甗。
蛟龍雜蝌蚪,五指不敢捫。
在胙想屓贔,識字驚蜒蜿。
月黑鬼神泣,峽束波濤奔。
籀書失趩𧾨,斯篆摧寴𨊩。
史游久巳歿,皇象不復存。
不遇博雅流,孰為洗煩冤。
諒比岐陽狩,或同泗水淪。
山僧與道古,感激聲還吞。
分宜昔枋國,氣勢傾昆崙。
斯鼎出京口,上燭光絪縕。
役使萬指眾,負戴千蹄犍。
大哉宗廟器,詎屑豪貴門。
威力鎮禪窟,寂寞歸祗洹。
午夜鳴鐘魚,清晝啼林猿。
閱人恆沙劫,如彼虱在褌。
我昔訪焦先,望氣𦧈不言。
五年隔揚子,無翮思騰鶱。
吾兄癖好古,八書探河源。
三日松寥游,坐臥忘囂喧。
扁列析螺書,卷尾搜蠆文。
作為奇偉辭,大海搏鵬鯤。
春江壯風霆,響激雲濤渾。
三嘆繼高唱,海門上朝暾。
參考注釋
瑰怪
亦作“瓌怪”。1.奇特,怪異。形容文字、言辭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詭異者,字型瓌怪者也。”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南行詩一卷,舒憂娛悲,雜以瓌怪之言,時俗之好,所以諷於口而聽於耳也。” 清 龔自珍 《語錄》:“先生曰:《穆天子傳》出 汲 冢,瑰怪奇麗,千古鴻寶。”
(2).奇特,怪異。形容事物、景象者。 唐 陸龜蒙 《記事》詩:“把筆強題詩,粗言瓌怪狀。”《新唐書·儒學傳下·陳貞節》:“刑部尚書 王志愔 等僉謂:‘明堂瓌怪不法,天燼之餘,不容大享。’” 宋 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者。”
(3).奇特,怪異。形容人品、風度者。 唐 韓愈 《送權秀才序》:“卓犖瓌怪之士,宜乎游於大人君子之門也。” 明 唐順之 《鄭君元化正典序》:“至於方外之士亦往往能俶儻瓌怪以露其奇。” 清 龔自珍 《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開國以降,奇傑之士,達節之民,挺瓌怪之姿,躬淳古之行。”
譎詭
(1).變化多端。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 晉 左思 《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雲雨所儲。”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五:“人生也如天空一樣的譎詭呵,一會兒一個變化。”
(2).怪誕。《漢書·趙廣漢王尊等傳贊》:“ 王尊 文武自將,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陳書·任忠傳》:“及長,譎詭多計略。”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諸史一》:“補 魏 受禪讖書三萬餘言及 鍾繇 殺鬼婦、 蔣齊 夢亡兒、掘地得 范明友 之奴等,事屬譎詭,似可不補。”
紀甗
古代 紀國 寶器名。《左傳·成公二年》:“ 齊侯 使 賓媚人 賂以 紀 甗、玉磬與地。” 杜預 註:“甗,玉甑;皆滅 紀 所得。” 清 王又旦 《古鼎篇》:“天球河圖與大鏞,蜼敦 紀 甗爭舂容。”
王士禎名句,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