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原文

曉入枯木堂,怪禽驚翩翻。

清露滴松杪,下見古鼎蹲。

寶光耀昆吾,中有飛廉魂。

上文為雷回,下文為雲紜。

獰狀饕餮伏,兵氣蚩尤昏。

辛壬與丁甲,世次迷夏殷。

初疑周虎彝,復惑虞蜼敦。

尊從不可辨,牛豕誰能論。

瑰怪壓䜌鼎,譎詭旅紀甗。

蛟龍雜蝌蚪,五指不敢捫。

在胙想屓贔,識字驚蜒蜿。

月黑鬼神泣,峽束波濤奔。

籀書失趩𧾨,斯篆摧寴𨊩。

史游久巳歿,皇象不復存。

不遇博雅流,孰為洗煩冤。

諒比岐陽狩,或同泗水淪。

山僧與道古,感激聲還吞。

分宜昔枋國,氣勢傾昆崙。

斯鼎出京口,上燭光絪縕。

役使萬指眾,負戴千蹄犍。

大哉宗廟器,詎屑豪貴門。

威力鎮禪窟,寂寞歸祗洹。

午夜鳴鐘魚,清晝啼林猿。

閱人恆沙劫,如彼虱在褌。

我昔訪焦先,望氣𦧈不言。

五年隔揚子,無翮思騰鶱。

吾兄癖好古,八書探河源。

三日松寥游,坐臥忘囂喧。

扁列析螺書,卷尾搜蠆文。

作為奇偉辭,大海搏鵬鯤。

春江壯風霆,響激雲濤渾。

三嘆繼高唱,海門上朝暾。

詩詞問答

問: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枯木堂

和尚參禪打坐處。因如枯木寂然不動,故稱。源於 唐 末 石霜 禪師。見 宋  贊寧 等《宋高僧傳》卷十二。 元  關漢卿 《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菸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也不要香積廚,枯木堂。”參見“ 枯木眾 ”。

翩翻

(1).上下飛動貌。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庭前有孤鶴,欲啄常翩翻。” 宋  朱淑真 《春日行》:“何處飛來雙蛺蝶,翩翻飛入尋香徑。” 明  王錂 《春蕪記·探遺》:“笑翩翻舞蝶,空是追隨。”

(2).飄忽搖曳貌。 漢  劉向 《說苑·指武》:“鐘鼓之音,上聞乎天;旌旗翩翻,下蟠於地。”《三國演義》第二六回:“ 文丑 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軍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出馬而來,乃 漢  壽亭侯  關雲長 也。”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卷堂文》:“風吹紙帳影翩翻,驚回旅夢。”

清露

(1).潔淨的露水。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詞:“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郭沫若 《登臨》詩:“廟中的銅馬,還帶著夜來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別稱。 明  楊慎 《俗言·俗語反說》:“ 貴竹 名雨曰清露。”

寶光

神奇的光輝。《楞嚴經》卷一:“即時如來從胷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雲笈七籤》卷三十:“日月寶光,洞我軀形。” 清  劉大櫆 《<羅西園詩集>序》:“夫文章之傳於後世,必有其得於天地菁英之氣,如珠如玉,如珊瑚木難,拋淪糞土,而寶光夜發,望氣者皆能見之。”《孽海花》第十九回:“還有各種西洋精巧玩意兒,映著炕上兩枝紅色宮燭,越顯得五色迷離,寶光閃爍。”

昆吾

(1).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銅。” 郭璞 註:“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唐  崔融 《詠寶劍》:“寶劍出 昆吾 ,龜龍夾彩珠。”

(2).美石名。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珉昆吾。”《雲笈七籤》卷二六:“﹝ 流洲 ﹞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

(3).用昆吾石冶煉成鐵製作的刀劍。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他輕舉龍泉殺 車胄 ,怒拔昆吾壞 文丑 。” 明  汪廷訥 《種玉記·露遣》:“切莫按昆吾,論同胞休戚相須。” 清  李漁 《玉搔頭·抗節》:“不用仗昆吾,赤手擒羆虎。”參見“ 昆吾刀 ”。

(4).古掌管冶鑄之官。《逸周書·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銘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孔晁 註:“昆吾,古之利冶。” 盧文弨 校引 謝墉 曰:“昆吾乃掌冶世官。注云‘利冶’誤。” 晉  葛洪 《抱朴子·臣節》:“昆吾彝器,能者鐫勛。” 唐  郭振 《古劍篇》:“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5). 夏  商 之間部落名。 己 姓。初封於 濮陽 (今 河南省  濮陽市 )。 夏 衰, 昆吾 為 夏 伯,遷於 舊許 (今 河南省  許昌市 ),後為 商湯 所滅。《詩·商頌·長發》:“ 韋  顧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傳:“有 昆吾 國者。” 鄭玄 箋:“ 顧 、 昆吾 皆 己 姓也。”

(6).指 昆吾 之君。《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 ,舊 許 是宅。” 明  楊慎 《封建》:“ 夷羿 篡弒矣, 昆吾 雄伯矣。”參閱《史記·楚世家》。

(7).古丘名。傳說太陽正午所經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至於 昆吾 ,是謂正中。” 高誘 註:“ 昆吾邱 ,在南方。” 漢  張衡 《思玄賦》:“躋日中於 昆吾 兮,憩 炎火 之所陶。”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誄》:“風生閶闔,日去 昆吾 。”

(8).借指正午。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巾車徇前侶,白日猶昆吾。”

(9).地名。在 長安 南,靠 終南山 , 漢 代屬 上林苑 的範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 昆吾  御宿 自逶迤, 紫閣 峰陰入 渼陂 。”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飛廉

(1). 商紂 的諛臣。《孟子·滕文公下》:“驅 飛廉 於海隅而戮之。” 趙岐 註:“ 飛廉 , 紂 諛臣。” 明  康浚川 《新水令·送康對山太史歸田》套曲:“卻怎生 飛廉 諂佞偏榮富?” 章炳麟 《讀郭象論嵇紹文》:“藉令 紹 為世臣,與其君無鋒芒小怨,其死特比肩於 飛廉 ,賢不足卲。”

(2).風神。一說能致風的神禽名。《楚辭·離騷》:“前 望舒 使先驅兮,後 飛廉 使奔屬。” 王逸 註:“ 飛廉 ,風伯也。” 洪興祖 補註:“《呂氏春秋》曰:‘風師曰 飛廉 。’ 應劭 曰:‘ 飛廉 ,神禽,能致風氣。’” 元  薩都剌 《中秋月夜泛舟於金陵石頭城》詩:“ 秦淮 流水西復東,倒涵天影磨青銅。 飛廉 掃空出海月,明珠飛入琉璃宮。” 清  吳偉業 《八風詩·東北風》:“ 飛廉 熛怒向人間, 徐福 求仙恨未還。”

(3).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淮南子·俶真訓》:“騎飛廉而從敦圄。” 高誘 註:“飛廉,獸名,長毛有翼。”

(4).宮觀名。《三輔黃圖·觀》:“ 飛廉觀 在 上林 , 武帝  元封 二年作。 飛廉 ,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武帝 命以銅鑄置觀上,因以為名。”《後漢書·馮衍傳下》:“陵 飛廉 而太息,登 平陽 而懷傷。”

上文

(1).書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 唐  孔穎達 疏:“上文未有‘詩’字,不得徑雲六義,故言六詩,各自為文,其實一也。”

(2).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飾。《漢書·董仲舒傳》:“ 夏 上忠, 殷 上敬, 周 上文者,所繼之捄,當用此也。”

(3).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治。《漢書·公孫弘傳》:“古者賞有功,襃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下文

(1) 指文章中某段或某句後面的文字

(2) 比喻事情的發展或結果

怎么沒有下文了

饕餮

(1)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2) 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兵氣

(1).戰爭的氣氛。《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謀事不成,妖詳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王與弟》詩:“昨聞羽書飛,兵氣連朔塞。”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 潼關 以西兵氣多,蘆笳吹塵塵滿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樓看月》詩:“直北再瞻兵氣勁,龍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氣。 唐  杜甫 《新婚別》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兵氣回飛鳥,威聲沒巨鼇。” 仇兆鰲 註:“兵氣二句,言軍勢之振。”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惟軍餉緊要,餉足,則兵氣堅,否則氣餒兵潰,貽患甚大。”

蚩尤

(1).傳說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領。以金作兵器,與 黃帝 戰於 涿鹿 ,失敗被殺。但古籍所載,說法不一:(1) 炎帝 臣。見《逸周書·嘗麥》、《太平御覽·兵部一》引《世本》 宋衷 注、《莊子·盜跖》 陸德明 釋文。(2) 黃帝 臣。見《管子·五行》、《越絕書·計倪內經》。(3)古庶人。見《周禮·春官·肆師》 賈公彥 疏引《五經音義》。(4) 九黎 之君。見《書·呂刑》 陸德明 釋文、《呂氏春秋·盪兵》、《戰國策·秦策》 高誘 注。(5)古天子。見《山海經·大荒北經》、《史記·高祖本紀》 裴駰 集解引《漢書》 應劭 注。

(2).惡人的代稱。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與神愁。”

(3).借指霧或兵氣。相傳 蚩尤 與 黃帝 決戰時霧塞天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蚩尤 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明  許承欽 《兵至》詩之二:“蠟索催殘令, 蚩尤 卷夕曛。”

(4).星相占卜中的凶神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陰陽家禁忌:﹞一日之中,則有 * 、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土瘟、天狗、大敗、蚩尤、官符……等凶神。”

(5).星名。通稱彗星。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劍鋒輝太皥,旗焰拂蚩尤。”參見“ 蚩尤旗 ”。

丁甲

即六丁六甲。本為道教神名。後亦泛指天兵天將。《西遊記》十五回:“眾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藍輪次。’”

世次

年代的先後

於世次為叔父

虎彝

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畫虎形。《周禮·春官·司尊彝》:“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賈公彥 疏:“虎彝、蜼彝相配,皆為獸……其虎彝、蜼彝當是 有虞氏 之尊。”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瑰怪

亦作“瓌怪”。1.奇特,怪異。形容文字、言辭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詭異者,字型瓌怪者也。”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南行詩一卷,舒憂娛悲,雜以瓌怪之言,時俗之好,所以諷於口而聽於耳也。” 清  龔自珍 《語錄》:“先生曰:《穆天子傳》出 汲 冢,瑰怪奇麗,千古鴻寶。”

(2).奇特,怪異。形容事物、景象者。 唐  陸龜蒙 《記事》詩:“把筆強題詩,粗言瓌怪狀。”《新唐書·儒學傳下·陳貞節》:“刑部尚書 王志愔 等僉謂:‘明堂瓌怪不法,天燼之餘,不容大享。’” 宋  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者。”

(3).奇特,怪異。形容人品、風度者。 唐  韓愈 《送權秀才序》:“卓犖瓌怪之士,宜乎游於大人君子之門也。” 明  唐順之 《鄭君元化正典序》:“至於方外之士亦往往能俶儻瓌怪以露其奇。” 清  龔自珍 《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開國以降,奇傑之士,達節之民,挺瓌怪之姿,躬淳古之行。”

譎詭

(1).變化多端。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 晉  左思 《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 * 蒸,雲雨所儲。”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五:“人生也如天空一樣的譎詭呵,一會兒一個變化。”

(2).怪誕。《漢書·趙廣漢王尊等傳贊》:“ 王尊 文武自將,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陳書·任忠傳》:“及長,譎詭多計略。”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諸史一》:“補 魏 受禪讖書三萬餘言及 鍾繇 殺鬼婦、 蔣齊 夢亡兒、掘地得 范明友 之奴等,事屬譎詭,似可不補。”

紀甗

古代 紀國 寶器名。《左傳·成公二年》:“ 齊侯 使 賓媚人 賂以 紀 甗、玉磬與地。” 杜預 註:“甗,玉甑;皆滅 紀 所得。” 清  王又旦 《古鼎篇》:“天球河圖與大鏞,蜼敦 紀 甗爭舂容。”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蝌蚪

蛙或蟾的幼蟲。如:蝌蚪書(古文字型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鳥跡。即指蝌蚪書)

五指

(1).五個手指。《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左傳·宣公四年》“子公食指動” 唐  孔穎達 疏:“然則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拇指)、食指、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也。”《水滸傳》第三二回:“ 武行者 聽了,跳起身來,叉開五指望店主人臉上只一掌。”

(2).五個腳指。《素問·厥論》:“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屓贔

亦作“屭贔”。 1.強壯有力;堅固壯實。 宋 蘇軾 《桄榔庵銘》:“百柱屓贔,萬瓦披敷。” 明 劉基 《松風閣記》一:“土石屭贔,雖附之不能為聲。”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序》:“ 明 中葉有 李 何 ,猶 唐 有 李 杜 , 宋 有 蘇 黃 。 空同 詩如巨靈屓贔,鑿石開山。” 清 趙翼 《右手患風痹》詩:“迴憶年少時,作力何屓贔。”

(2).蠵龜的別名。 金 劉從益 《搗金石砦作建除體》詩:“破碑字仍在,屭贔臥深荊。”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賜外國詩》:“屭贔宏文,昭回雲漢。”

識字

認識文字

蜒蜿

猶蜿蜒。 宋  陸游 《化成院》詩:“緣坡忽入谷,蜒蜿蒼龍蟠。”參見“ 蜿蜒 ”。

黑鬼

(1).黑色鬼怪。《全元散曲·一枝花·嘲黑妓》:“莫不是房兒中描來的黑鬼,莫不是酒樓前貼下 鍾馗 。”《水滸傳》第三八回:“正是玉龍攪暗天邊日,黑鬼掀開水底天。”

(2).對黑人的蔑稱。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三:“番人有職者,所居牆外有黑鬼持火鎗守之。”

(3).謂反動分子。 古華 《芙蓉鎮》第三章:“她時時刻刻注意著自己的身分,即便在壞人堆里,黑鬼群中,自己也是個上等人,總有一天會澄清自己的政治分野、左右派別。”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籀書

即籀文。 清  黃光昇 《懷許受先》詩:“此去 橋門 摹石鼓,籀書難讀益思君。”參見“ 籀文 ”。

詩詞推薦

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原文_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