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良的《釣鰲台》
全文:
汗漫孤槎到海濱,荒阡觸目盡憂薰。
休糧未遇赤松子,采蕨終慚孤竹君。
甚欲去尋東道主,只愁見諭北山文。
秋風吹動歸與興,又隔扶胥一片雲。
參考注釋
休糧
亦作“ 休糧 ”。謂停食穀物。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朮餌,令人肥健,可以負重涉險,但不及黃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與老小休糧,人不能別之,謂為米脯也。” 唐 賈島 《山中道士》詩:“頭髮梳千下,休糧帶瘦容。” 清 吳偉業 《海市》詩之二:“仙家囷為休糧閉, 河伯 宮因娶婦開。”
見“ 休糧 ”。
未遇
未得到賞識和重用;未發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宋 時有個鴻臚少卿,姓 滿 ,因他做事沒下稍,諱了名字不傳,只叫他 滿少卿 ;未遇時節,只叫他 滿生 。”
赤松子
(1).亦稱“ 赤誦子 ”、“ 赤松子輿 ”。相傳為上古時神仙,各家所載,其事互有異同。《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閒事,欲從 赤松子 游耳。” 司馬貞 索隱引《列仙傳》:“ 神農 時雨師也,能入火自*燒, 崑崙山 上隨風雨上下也。”《淮南子·齊俗訓》:“今夫 王喬 、 赤誦子 吹嘔呼吸,吐故納新。” 高誘 註:“ 赤誦子 , 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導引輕舉。”《漢書·古今人表》:“ 赤松子 , 帝嚳 師。” 宋 羅泌 《路史·餘論二·赤松石室》:“ 赤松子 者, 炎帝 之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 ,家於石室……《神仙傳》云:‘ 赤松子 者,服水玉, 神農 時為雨師,教 神農 入火……而《列仙傳》有 赤松子輿 者,在 黃帝 時啖百草華,不穀,至 堯 時為木工,故傳謂 帝俈 師之。又雲 堯 師之。而道亦有 黃帝 問 赤松子 《中戒》等經,此 張良 所以願從之游,非末代之數矣。’” 明 何景明 《張良》詩:“一遇 黃石公 ,還從 赤松子 。”
(2).相傳為 晉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據 晉 葛洪 《神仙傳》載: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歲時外出牧羊,被道士攜至 金華山 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尋索,歷年不得。後經道士指引于山中見之。問羊何在,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數萬頭。 初起 乃棄家從 初平 學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後乃俱還鄉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還去。 初平 改字為 赤松子 , 初起 改字為 魯班 ”。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二引作“ 黃初平 ”,並云:“今 婺州 金華山 赤松觀 乃其飛昇之地。” 宋 羅泌 《路史·餘論二·赤松石室》:“ 酈氏 《水經》亦謂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自*燒而化……乃 皇初平 爾,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
采蕨
借指隱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張九齡 《在郡秋懷》詩之二:“掛冠東都門,采蕨南山岑。”
孤竹君
商 朝 孤竹國 國君的封號。《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 、 叔齊 , 孤竹君 之二子也。” 司馬貞 索隱:“ 孤竹君 ,是 殷湯 三月丙寅日所封。相傳至 夷 齊 之父,名 初 ,字 子朝 。”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大家便換了方向,把躺著的 伯夷 和坐著的 叔齊 圍起來。有幾個是認識他們的,當場告訴人們,說這原是 遼 西的 孤竹君 的兩位世子。”
蘇良名句,釣鰲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