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惟勁的《覺地頌·其二》
全文:
業識茫茫沒苦海,徇流浩浩逐飄零。
大聖慈悲興救濟,一聲用處出三聲。
智身由從法身起,行身還約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無二,還歸一體本來平。
萬有齊含真海印,一心普現總圓明。
湛光焰焰何依止,空性蕩蕩無所停。
處處示生無生相,處處示滅無滅形。
珠鏡頓印無來往,浮雲聚散勿常程。
出沒任真同水月,應緣如響化群情。
眾生性地元無染,只緣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干城。
參考注釋
業識
佛教語。謂十二因緣中的行緣識。指人投胎時心動的一念。《起信論》:“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明 陳玉陽 《義犬》第一出:“如今世上人,痴的痴,乖的也痴,苦的苦,樂的也苦,機關簸弄,一塲勝似一塲,業識纏*綿,一世捱到百世。” 清 譚嗣同 《仁學》十:“智慧者, 孔 謂之道心;業識者, 孔 謂之人心。人心外無道心,即無業識,亦無由轉成智慧。”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苦海
佛教比喻苦難煩惱的世間,也比喻困苦的處境
脫離苦海
浩浩
(1) 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飄零
(1)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黃葉飄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惟勁名句,覺地頌·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