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履的《次韻酬提舉林彥伯見贈》
全文:
一篇遺我價十州,累幅溢目如星稠。
清時名遂事高尚,啟期三樂消百憂。
嗟余與公晚相值,讀此始嘆真詩流。
辭嚴義篤起餘興,白雲繞筆窗前游。
乍如無鹽燭青鏡,顧視西子知狂羞。
又如午夜按長劍,恍惚不辨明珠投。
為公聊敘我來幸,皇華相厚如相酬。
民淳事簡稱迂拙,閱月偶諧庭今修。
因尋遺蹟共登覽,乘醉賡詠馳如郵。
王襄宣布豈足頌,愧公直欲昭旂旒。
參考注釋
時名
指當時的聲名或聲望。 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可以專刑憲之司,參輕重之議,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懷仲侍》詩:“看盡飛鳶驚往事,好乘欵段謝時名。”
遂事
(1).成就事業;完成某事。《鶡冠子·夜行》:“成功遂事,莫知其狀,圖弗能載,名弗能舉。”《晉書·王坦之傳》:“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宋書·恩倖傳·徐爰》:“若令邊地歲驚,公私失業,經費困於遙輸,遠圖決無遂事。”
(2).往事;已經完成的事。《論語·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淮南子·要略》:“道應者,攬掇遂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 孫中山 《建國方略·民權初步》:“蓋當時既無人反對其事,則當視為正當,所謂遂事不諫,既往不究也。”
(3).獨斷專行;專斷。《公羊傳·僖公三十年》:“ 公子遂 如京師,遂如 晉 。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為政爾。” 何休 註:“不從公政令也,時見使如京師而橫生事,矯君命聘 晉 ,故疾其驕蹇自專,當絶之。” 徐彥 疏:“正以臣無自專之道也。”《漢書·馮奉世傳》:“議者以 奉世 奉使有指,《春秋》之義亡遂事, 漢 家之法有矯旨,故不得侯。” 顏師古 註:“無遂事者,謂臨時制宜,前事不可必遂也。”《魏書·太祖紀》:“ 周姬 之末,下凌上替,以號自定,以位制祿,卿世其官,大夫遂事,陽德不暢,議發家陪,故釁由此起,兵由此作。”
高尚
(1) 道德品質高雅的人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是多么高尚的人啊!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鞠躬盡瘁》
(2) 有意義、不庸俗
高尚的娛樂
三樂
(1).三種樂事。隨文而異。《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見 榮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韓詩外傳》卷九:“ 子夏 曰:‘敢問三樂?’ 曾子 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帶索藍縷,茹草操耜,玩其三樂,守常待終。”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繼先》詩之二:“常笑 梁鴻 歌《五噫》,竊學 榮啟 彈三樂。”
(2).三種愛好。《論語·季氏》:“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孔穎達 疏:“言人心樂好損益之事,各有三種也。”
(3).謂春、夏、秋三時之務。《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 韋昭 註:“三樂,三時之務,使之勸事樂業也。”
祀天、地、鬼的三種音樂。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天之氣始於子,故先以黃鐘;天之功畢於三月,故終之以姑洗。地之功見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畢於八月,故終之以南呂。幽陰之氣,鍾於北方,人之所歸,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黃鐘,終之以應鐘。此三樂之始終也。”
百憂
種種憂慮。《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晉 劉琨 《答盧諶書》:“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詩:“近聞寬法離 新州 ,想見懷歸尚百憂。” 宋 歐陽修 《秋聲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詩:“一日百憂生,戚戚獨繭蠶。”
黃履名句,次韻酬提舉林彥伯見贈名句
名句推薦
南國固多紅豆子,沈園差似習家池
郁達夫《南天酒樓餞別王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