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段縫的《贈王介甫》
全文:
溪橋久廢湮,竹樹半攲側。
夢尋六代塵,老構一椽宅。
誰知江令門,猶倒山公舄。
霸氣消舊朝,歌聲慨陳跡。
鼎族昔繁華,荒徑今岑寂。
願言辟榛蕪,重與開景色。
石疊雲自生,渠鑿流不息。
我幸卜公鄰,望衡步咫尺。
晨夕愜素心,把臂共悅懌。
西崦帶煙樵,南埭釣水食。
底事憂怦怦,相將愛惕惕。
或築吟詩壇,或設談經席。
焉知才不才,聊各適其適。
岸幘豁眼界,揮麈吐胸臆。
隴晴許扶鳩,水漲可𣏾鷁。
嗒然得喪忘,往事莫悽惻。
佳會不可常,歲月豈拋擲。
蒙莊賴妻賢,淵明空子責。
弱木手自栽,勿徒嗟立壁。
滋培待其成,斧削工師職。
更為廣軒亭,左右支圖籍。
鐘山挹爽來,煙鳥紛若織。
綠菘籬下采,金尊池上滌。
此盟更歲寒,一笑星發白。
箸力如未盡,尚能越阡陌。
參考注釋
嗒然
形容懊喪的神情
嗒然若喪
得喪
(1).猶得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莊子·田子方》:“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韓詩外傳》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財貨,不賈於道。” 宋 梅堯臣 《村墅閒居》詩:“古來得喪何須問,世上榮枯只等閒。”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參見“ 得失 ”。
(2).偏指失。指喪失名利。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謂予不以得喪累其所守,不為怨憤不懌之詞。”參見“ 得失 ”。
往事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悽惻
因情景淒涼而悲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於是觀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 清 顧炎武 《禹陵》詩:“ 會稽 山色好,悽惻獨攀登。”
悲痛;哀傷。 蘇曼珠 《碎簪記》:“余心中甚為 蓮佩 淒惻,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淒涼而感觸悲傷。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六馬歸 秦 ,卻經過於此地;九泉隔 越 ,幾淒惻於平生。” 宋 陸游 《鹿頭關過龐士元廟》詩:“ 士元 死千載,淒惻過遺祠。”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玉華山樵》:“老懷豈能忘故山,神遊往往於其問。為君寫此轉淒惻,片雲零落何時還。”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調在那弦上是發出那樣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悽惻的聲音, 阿毛 又想哭了。”
段縫名句,贈王介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