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原文
時晴時復雨,晴雨恰均宜。
晴偶蒸溽暑,雨過爽亦隨。
寥天散徂雲,輕籟當襟披。
逐景問農務,蓑笠來龐眉。
其語頗堪聽,聽餘喜可知。
高田黍壟沾,卑田稻秧齊。
時炎郁以壯,盛長暢生機。
時爽氣益和,根莖發華滋。
願此兩月間,休徵恆若斯。
西成庶有望,可免寒與飢。
言言合吾意,農勞軫遐思。
此際縱時若,未敢即憙怡。
詩詞問答
問:爽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爽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二
參考注釋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蒸溽
(1).悶熱而潮濕。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今 成都 乃未嘗有梅雨,惟秋半積陰氣令蒸溽,與 吳 中梅雨時相類耳。” 明 宋濂 《題<棲雲軒記>後》:“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蘇太史 《棲雲軒記》,記為本庵上士作,其狀 靈岩 之景,亦分明如畫,蒸溽為之頓消。”
(2).濕熱。中醫學上所指的一種病理現象。《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
寥天
(1).《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註:“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後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謂虛無之境,即太虛。 唐 宋之問 《使至嵩山題壁贈杜侯杜四詩》:“憶昔同攜手,山棲接二賢。笙歌入玄地,詩酒生寥天。” 唐 李白 《大庭庫》詩:“莫辨 陳 鄭 火,空霾 鄒 魯 煙。我來尋 梓慎 ,觀化入寥天。”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性定自能潛福地,機忘真已入寥天。”
(2).遼闊的天空。 唐 姚月華 《怨詩》:“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清 趙翼 《綿州刺史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安得金粟影接寥天長,玉毫光共素月皎。”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逐景
謂追尋勝景。 清 曹寅 《夢春曲》:“樓船萬石臨中河,飲酒逐景歡笑多。”
農務
指農事。
例句: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一:“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清 林則徐 《札蘇藩司繼續勸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費》:“乘此春融天霽,農務未興之時,妥速早為興工。”
蓑笠
蓑衣與笠帽。《儀禮·既夕禮》:“道車載朝服,稾車載蓑笠。” 鄭玄 註:“蓑笠,備雨服。”《後漢書·蔡邕傳下》:“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並載。” 清 唐甄 《潛書·明鑑》:“茅舍無恙,然後寳位可居;蓑笠無失,然後袞冕可服。”
龐眉
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龐,用同“ 庬 ”。 唐 錢起 《贈柏岩老人》詩:“龐眉忽相見,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見一箇龐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六:“龐眉既潛顏,皓首仍悲 馮 。”
可知
見“ 可知道 ”。
高田
(1).上等田。《管子·山權數》:“ 桓公 曰:‘何謂國無制、地有量?’ 管子 對曰:‘高田十石,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屬諸荒田。’”
(2).地勢高的田。《漢書·溝洫志》:“故種禾麥,更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 宋 范成大 《墊江縣》詩:“舊雨雲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鳴。”
稻秧
稻的秧苗。 宋 韓維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聞君買宅 洞庭 傍,白水千畦插稻秧。”
炎郁
悶熱。 唐 駱賓王 《與親情書》:“晚夏炎鬱,並想履宜。”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 * 書》:“四五月後,炎鬱烝濕,一夫有疾,染習多死。” 宋 歐陽修 《普明院避暑》詩:“選勝避炎鬱,林泉清可佳。”
生機
(1) 生存的機會
一線生機
(2) 生命的活力
春天來了,田野里充滿了生機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井岡翠竹》
根莖
植物地下莖的一種,一般呈長形,橫著生長在地下,外形像根,有節,沒有根冠而有頂芽。如蓮、蘆葦等的地下莖
華滋
(1).形容枝葉繁茂。《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緑葉發華滋。”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詩:“仰看青青葉,亦復少華滋。”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 * 北上》詩之四:“受氣本不殊,華滋有先後。”
(2).潤澤。 唐 李白 《大獵賦》:“誕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華滋。” 明 劉基 《述志賦》:“漱飛泉之華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豐美滋潤。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歸期準如燕,顏色當華滋。”
(4).比喻優美的文辭。 清 吳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體吾師,灌 歐 沃 蘇 ,獻其華滋。”
月間
指每個月裡。《紅樓夢》第二三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將他們都送到家廟 鐵檻寺 去,月間不過派一個人拿幾兩銀子去買柴米就是了。”
休徵
吉祥的徵兆。《書·洪範》:“曰休徵。” 孔 傳:“敘美行之驗。”《漢書·終軍傳》:“故 周 至 成王 ,然後制定,而休徵之應見。” 顏師古 註:“休,美也。徵,證也。” 唐 元稹 《遭風》詩:“那知否極休徵至,漸覺宵分曙氣催。” 明 唐順之 《廷試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極,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無雜擾之災,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應。”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庶有
猶庶類,萬物。《逸周書·寤儆》:“赦有罪,懷庶有,茲封福。” 朱右曾 校釋:“庶有,猶庶類也。”
言言
(1).指歡言。《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唐 孟郊 《自惜》詩:“徒有言言舊,慚無默默新。”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
(2).高大貌;茂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毛 傳:“言言,高大也。” 孔穎達 疏:“言言是城之狀,故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軒銘》:“斯堂暨軒,閒閒言言。”
(3).用言語表達。《列子·說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張湛 註:“言言則無微隱。” 盧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嘗,唯神之無方。知言之謂者,神會也。”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序:“色空無得,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白樂天 如 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 金 元好問 《豐山懷古》詩:“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
(1).和敬貎。言,通“ 誾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言言,和敬貌。” 陸德明 釋文:“言言,魚巾反。” 孔穎達 疏:“ 皇氏 云:‘讀言為誾,義亦通也。’” 明 何大復 《贈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嚴貌。言,通“ 誾 ”。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類 漢宣 ,責實繩下,風稜言言。”《新唐書·段秀實顏真卿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趙侯神道碑銘》:“言言 趙侯 ,萬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劇稱。”
遐思
長遠的思念或指逾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