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介甫

作者:段縫 朝代:宋代

贈王介甫原文

溪橋久廢湮,竹樹半攲側。

夢尋六代塵,老構一椽宅。

誰知江令門,猶倒山公舄。

霸氣消舊朝,歌聲慨陳跡。

鼎族昔繁華,荒徑今岑寂。

願言辟榛蕪,重與開景色。

石疊雲自生,渠鑿流不息。

我幸卜公鄰,望衡步咫尺。

晨夕愜素心,把臂共悅懌。

西崦帶煙樵,南埭釣水食。

底事憂怦怦,相將愛惕惕。

或築吟詩壇,或設談經席。

焉知才不才,聊各適其適。

岸幘豁眼界,揮麈吐胸臆。

隴晴許扶鳩,水漲可𣏾鷁。

嗒然得喪忘,往事莫悽惻。

佳會不可常,歲月豈拋擲。

蒙莊賴妻賢,淵明空子責。

弱木手自栽,勿徒嗟立壁。

滋培待其成,斧削工師職。

更為廣軒亭,左右支圖籍。

鐘山挹爽來,煙鳥紛若織。

綠菘籬下采,金尊池上滌。

此盟更歲寒,一笑星發白。

箸力如未盡,尚能越阡陌。

詩詞問答

問:贈王介甫的作者是誰?答:段縫
問:贈王介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段縫的名句有哪些?答:段縫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2. 清朱緒曾《金陵詩徵》卷五

參考注釋

攲側

傾斜。 唐  杜甫 《過南嶽入洞庭湖》詩:“攲側風帆滿,微暝水驛孤。” 清  劉大櫆 《浮山記》:“峭壁倚天,古藤盤結;石楠女貞,相與攲側被之。”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一椽

一條椽子。亦借指一間小屋。《魏書·任城王傳》:“居無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糧。” 宋  朱熹 《次張彥輔西原之作》:“無處堪投跡,空山寄一椽。” 清  黃景仁 《夜坐示施雪帆》詩之一:“幸有一椽堪寄傲,底須狂趁六街塵。”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八回:“屬者兵連禍結,所至為墟,士持千里之糧,民失一椽之庇。”

江令

(1). 隋  江總 先後仕 南朝  梁 、 陳 及 隋 三朝,仕 陳 時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 唐  歐陽詢 《道失》詩:“不下結綺閣,空迷 江令 語。琱戈動地來,誤殺 陳後主 。” 五代  王渙 《惆悵詩》之九:“狎客淪亡 麗華 死,他年 江令 獨來時。”

(2). 南朝  梁  江淹 曾為 建安  吳興 令和 建元  東武 令,後世亦稱“ 江令 ”。 元  王惲 《夢升天》詩:“彤管夢傳 江令 筆,紫袍歸抱上巖端。”

山公

(1). 晉  山濤 的別稱。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始平》:“ 郭奕 已心醉, 山公 非虛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松》:“尤長啟事,不減 山公 。”參見“ 山公啟事 ”。

(2). 晉  山簡 ,時人亦稱 山公 。 簡 字 季倫 , 山濤 幼子,性嗜酒,鎮守 襄陽 ,常游 高陽池 ,飲輒大醉。後世詩詞中或用為作者自況,或借稱嗜酒的朋友。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馬,寒歌 寧  戚 牛。” 宋  辛棄疾 《烏夜啼》詞:“江頭醉倒 山公 ,月明中。” 郁達夫 《南天酒樓餞別映霞》詩之一:“ 山公 大醉 高陽 夜,可是傷春為柳枝。”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後漢書·宋均傳》“ 浚遒縣 有 唐  後 二山,民共祠之,眾巫遂取百姓男女以為公嫗” 唐  李賢 註:“以男為山公,以女為山嫗,猶祭之有屍主也。”

(4).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李約 ﹞又養一猿名山公,嘗以之隨逐。月夜泛 江 登 金山 ,擊鐵鼓琴,猿必嘯和。”後因以稱猿猴為“山公”。

(5).雄性山魈。《太平廣記》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斑子》:“山魈者, 嶺 南所在有之……雄者謂之山公,必求金錢;遇雌者謂之山姑,必求脂粉,與者能相護。”參見“ 山丈 ”。

霸氣

(1).霸王氣象。指王氣,國運。 唐  王勃 《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霸氣盡而江山空,皇風清而市朝改。” 宋  王安石 《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二:“霸氣消磨不復存,舊朝臺殿秪空村。”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鄴中懷古》詞:“轉眼寒煙縈戰壘,耿耿還留霸氣。”

(2).勇武雄偉之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 東坡 詞全是王道, 稼軒 詞則兼有霸氣,然猶不悖於王也。”

(3).強悍的氣勢,剛毅之氣。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霸氣至今消不盡,素車白馬駕虹蜺。” 廖仲愷 《臨江仙·題柳亞子江樓秋思圖》詞:“卻憐景物蕭森,烽煙寂處漫登臨。 吳 山 楚 水,霸氣易消沉。”

(4).強橫霸道的氣焰。 夏衍 《憶阿英同志》:“他沒有當時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氣,所以不久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趙樹理 《邪不壓正》:“二姨問:‘ 劉錫元 如今還是那么霸氣?’ 聚財 說:‘不是那么霸氣,就能硬逼住咱閨女許給人家?’”

歌聲

聲帶經頭腔和喉腔共鳴產生的樂音,與說話時聲音的主要區別在於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長與否;唱歌的聲音

歌聲飛出窗外

陳跡

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徵。——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陳跡

鼎族

豪門貴族

君當結媛鼎族,以奉蒸嘗。——白行簡《李娃傳》

繁華

(1) 繁榮熱鬧

繁華大街

(2) 指容貌美麗或地位顯貴

岑寂

高而靜;清冷

去帝鄉之岑寂。——《鮑照賦》

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榛蕪

(1).草木叢雜。形容荒涼的景象。《後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 東京 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林院榛蕪,軒堂委寂。”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髮延賓》:“嘆 洛陽 傾圮榛蕪,痛聖駕蒙塵驕虜。”

(2).指叢雜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興》詩:“華葉隨風揚,珍條雜榛蕪。” 徐特立 《公園設立管見》:“更用園丁數人,辟治當道的榛蕪,及清潔林中道路,保護林中樹木。”

(3).煩瑣累贅。 唐  劉知幾 《史通·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以。”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煩》:“觀 子長 此言,實有深鑒。其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乎?”

(4).梗塞,阻礙。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飄零迷哭處,天地日榛蕪。” 仇兆鰲 註:“榛蕪,言道路梗塞。” 清  顧炎武 《將有遠行作時猶全越(月)》詩:“長嘆天地間,人區日榛蕪。出門多蛇虎,侷促守一隅。”

(5).荒廢,衰微。 明  張煌言 《鄉薦經義·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蕪矣。” 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後》:“其負盛名時,詩道榛蕪,無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謙之詞。比喻微賤,草味。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蕪。”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 南唐 常侍六書學,凌轢 斯  邈 開榛蕪。”

景色

風景;景致

一片森林的景色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望衡

形容住處接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甲與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參見“ 望衡對宇 ”。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晨夕

猶朝夕。旦與暮。天天;時時。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一:“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逯欽立 校註:“數晨夕,算過了幾朝幾夕,言過日子。”《宋書·自序》:“入為通直郎,時上多行幸,還或侵夜, 邵 啟事陳論即為簡出。前後密陳政要,上皆納用之,深相寵待,晨夕兼侍。” 宋  蘇舜欽 《遷居》詩:“仰首羨日月,晨夕苦奔趨。”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在 北京 城裡,不能晨夕與湖山相對。”

愜素

快心。 唐  韋應物 《晚出府舍與獨孤兵曹令狐士曹南尋朱雀街歸里第》詩:“分曹幸同簡,聯騎方愜素。”

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  袁康 《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 唐  錢起 《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2).謂親切會晤。 清  方文 《張武進環生》詩:“君聞我在茲,汲汲願把臂。”

(3).謂按脈。 唐  陸龜蒙 《自憐賦》序:“醫甚庸而氣益盛,藥非良而價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嘗不解衣輟食而後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哭鞋》:“今早起來沒尋處,使我無把臂。”《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孩兒無事,不消説起。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悅懌

(1).歡樂;愉快。 漢  班固 《 * 通·禮樂》:“ 鄭國 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錯雜,為 鄭 聲以相悅懌。” 唐  杜甫 《鄭典設自施州歸》詩:“聽子話此邦,令我心悅懌。” 明  高攀龍 《今日第一要務疏》:“誠得其要而圖之,則天心感格,民心悅懌。” 章炳麟 《文學總論》:“心有疑滯,覩辨析之論,則悅懌隨之矣。”

(2).謂光潤悅目。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六:“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張遵言》:“乃一白犬……毛彩清潤,悅懌可愛。”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 滄州 有婦人不食,惟日飲水數盃,年四十五六,而面貌悅懌。”

西崦

(1).西山。 唐  戴叔倫 《北山游亭》詩:“西崦水泠泠,沿岡有游亭。” 宋  蘇軾 《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明  高啟 《寄題鄞縣青山寺鍾秀樓》詩:“西崦暮鐘時,憑闌共僧語。”

(2).指 崦嵫山 。傳說中的日落處。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東榑纔吐, 西崦 已仄。”參見“ 崦嵫 ”。

釣水

指釣魚。 明  劉基 《項伯高詩序》:“ 項君 雖不用於世,而得以放意林泉,耕田釣水,無所維係。”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怦怦

心急貌;心跳貌。《楚辭·九辯》:“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朱熹 集註:“怦怦,心急貌。” 唐  柳宗元 《河間婦傳》:“﹝婦﹞閉目曰:‘吾病甚。’與之百物,卒不食。餌之善藥,揮去。心怦怦若危柱之弦。” 明  何景明 《後白菊賦》:“心怦怦以憯惻,懷耿耿而苦辛。” 清  吳樾 《< * 時代>自序》:“斯時所與交遊者,非官即幕,自不禁怦怦然動功名之念矣。”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的心怦怦的跳了。”

將愛

保養。《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好自將愛,一年便健。”

惕惕

憂勞;恐懼

心焉惕惕

詩壇

詩歌界

詩壇盛會

談經

(1).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只作 先秦  伏勝 看。”

(2).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馬裱褙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説法,背地裡跳牆頭戀酒貪花。”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鷙忍·凶憎》:“僧 慧林 談經 吳 門。”

(3). 宋 代“說話”的四種家數之一。講說佛經經義或佛經故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説佛書。”

不才

沒有才能的人。對自己的謙稱

不才往常見人讀佛經,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無理之口頭禪,常覺得頭昏腦悶。——《老殘遊記》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岸幘

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漢  孔融 《與韋端書》:“閒僻疾動,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於,以為邑邑。”《晉書·謝奕傳》:“岸幘笑詠,無異常日。” 唐  白居易 《喜與楊六侍御同宿》詩:“岸幘靜當明月夜,匡牀閒臥落花朝。” 宋  陳與義 《岸幘》詩:“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郭沫若 《頌武漢》詩:“天塹通衢我再來,披襟岸幘嘆雄哉!”

豁眼

猶言開擴視野。 清  吳翊 《西山探梅》詩:“粘衣不嫌花霧重,壓帽更愛花枝偏。前迎後送迷遠近,豁眼倐上山之顛。”

揮麈

揮動麈尾

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歐陽修《和聖俞聚蚊》

胸臆

內心深處的想法

直抒胸臆

詩詞推薦

贈王介甫原文_贈王介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