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祿的《念奴嬌·其八·次韻答孫介夫》
全文:
詞場今日,問何人拔幟,阿誰奪纛。
心識孫樵文采富,不止量珠以斛。
日下疇雙,雲中獨矯,袁也羞同伏。
比來酬唱,敢雲便擬皮陸。
復是小乘初禪,愧他杯渡,肆啖人間肉。
羨子機鋒殊自有,已似南能稻熟。
顧我何長,差能解得,不閉並門目。
佯狂作達,餘生冀享頑福。
參考注釋
心識
(1).心志。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斯數子,皆以投命之禍,臨不測之機,表露心識,猶以安全;況乎君子無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
(3).心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有沙門 寶公 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醜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舊題 宋 蘇軾 《艾子雜說》:“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後,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
(4).神志。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識。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僕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的成見早已消滅無餘。”
(6).道家指與實體相對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輟陰陽於形有,傳變化於心識。”
文采
(1) 錯雜艷麗的色彩
(2) 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
不止
(1)
(2)
不停止
痛哭不止
(3)
表示超出一定數量或範圍
量珠
(1).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緑珠井 ,在 白州 雙角山 下。昔 梁 氏之女有容貌, 石季倫 為 交趾 採訪使,以真珠三斛買之。”後因以“量珠”為買妾的代稱。 清 龔自珍 《暗香》詞:“何日量珠願了,月底共商量簫譜。”
(2).喻豐厚的酬金。 清 曹溶 《瑣窗寒·敬可貽酢戲詠之》詞:“望秦樓,量珠買歌。”
王士祿名句,念奴嬌·其八·次韻答孫介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