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船上歌》
全文:
草衣老子雙□皤,拍手夜唱滄浪歌。
浮生不信巢穴好,賣屋買船船作家。
明月滿天天在水,別調新歌水中起。
蕭散可同甫里翁,逃名不比鴟夷子。
大兒船頭學讀書,小兒船尾學釣魚。
病妻未脫鄉井夢,夢中猶慮輸官租。
前年揚帆箕子國,矯首扶桑看日浴。
蓬萊可望不可到,海浪翻空倒銀屋。
去年鼓□游瀟湘,湘南雲盡山蒼蒼。
靈均死處今尚在,使我弔問空悽愴。
今年來往太湖曲,三萬頃波供濯足。
玉簫吹散魚龍腥,七十二峰青入目。
脫巾袒裸呼巨觥,旁人睥睨笑我狂。
我狂忘勢亦忘利,坐視宇宙卑諸郎。
君不見江西年少習商賈,能道國朝蒙古語。
黃金散盡博大官,騎馬歸來傲鄉故。
今日消磨等塵霧;又不見江南富翁多田園,堆積米谷如丘山,粉白黛綠列間屋。
競習奢侈俱凋殘,今日子女悲饑寒。
嗚呼!噫嘻!何如尚志富?曷足求貴曷足恃。
秦時李斯丞相位,漢家韓信封侯貴。
堂堂勳業乾坤,赤族須臾無噍類。
何如老子船上閒?朝看白水暮青山。
艱險機忘隨處樂,顧盼老小皆團圓。
且願殘年飽吃飯,眼底是非都不管興來移棹過前汀,滿船白雪蘆花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同甫
南宋 愛國詞人 陳亮 的字。他數度上書言事,力主恢復中原,雖幾陷於死,而毫不退縮。 康有為 《除夕答從兄沛然秀才》詩:“ 東方 索米終難飽, 同甫 陳書不厭多。”
逃名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不比
不同於,有差異,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劉半農《擬擬曲》
鴟夷子
即 鴟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范公石湖》:“豈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范蠡 乃 越國 之上卿,因獻 西施 於 吳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吳國 。後見 越王 義薄,扁舟遨遊五湖,自號 鴟夷子 。”參見“ 鴟夷子皮 ”。
王冕名句,船上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