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昱的《套用中稅副攝麻城縣擒賊有功為賦長律十韻》
全文:
麻姑城在萬山陰,念爾為官亦苦心。
百里花封勞暫攝,六安草寇擬相侵。
風寒豺虎嘷青嶂,月黑鴟梟聚綠林。
才閃旌旗誰與抗,不鳴鐘鼓遂成擒。
司征乃解陳俘馘,乘遽爭誇獻捷音。
虎拜凝瞻雙闕近,龍顏喜動九重深。
大官奉命來珍膳,內使傳恩出賜金。
香染錦衣歸里閈,詩題彩筆動朝簪。
魯連功就宜辭賞,莊舄榮來且自吟。
我老門生能報國,百壺沽酒樂難任。
參考注釋
俘馘
亦作“ 俘聝 ”。1.生俘的敵人和被殺的敵人的左耳。《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 鄭文 夫人 羋氏 、 姜氏 勞 楚子 於 柯澤 。 楚子 使 師縉 示之俘馘。” 杜預 註:“俘,所得囚;馘,所截耳。” 孔穎達 疏:“俘者,生執囚之;馘者,殺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計功也。”
(2).指被俘虜者。《左傳·成公三年》:“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 楊伯峻 註:“ 知罃 實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連類而及之詞。”《說文·耳部》引作“以為俘聝”。《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六》:“辛酉,帝御 鹹安樓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露布於樓前。” 宋 王安石 《馮魯公神道碑》:“ 太宗 征 河東 ,公奮身冒兵,數取俘馘以獻於行在。”
(3).俘獲斬殺。《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元年》:“是夜,大破之,俘馘首領及甲兵以萬計。”
捷音
勝利的訊息;捷報
李昱名句,套用中稅副攝麻城縣擒賊有功為賦長律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