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超然堂》
全文:
欲陟靜室高,先憩超然靜。
是為路之中,一二二一境。
既因憩眾勞,亦以會心領。
俯觀平川遙,農功綠千頃。
常年所未見,既慰復既警。
夏秋期正長,戒滿益耿耿。
因憶玉局翁,弟與名堂迥。
無往而不樂,是語失平整。
游物內外間,著說義示永。
參考注釋
無往
猶言無論到哪裡。常與“不”“非”連用,表示肯定。 晉 孫綽 《喻道論》:“意之所指,無往不通。”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離,實亦不得而離也。無往而非道,無往而非工夫。” 清 譚嗣同 《仁學》一:“電氣即腦,無往非電,即無往非我。”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想起他那首以生命寫成的詩,這首詩無往不在。”
語失
失言;失口
言多語失
平整
(1) 各主要面基本平行並明顯大於各次要面
一塊平整的木頭
(2) 安排或構成簡單或對稱
平整的接縫
乾隆名句,超然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