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業已垂青史筆,卻令後死重哀吟
朱同 《汪尚書挽章(澤民)》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同的《汪尚書挽章(澤*民)》
全文:
敬亭秋色何人敵,天挺奇才出士林。
問學始膺先代澤,艱危終見老臣心。
乾坤推轉有興廢,賢聖操持無古今。
德業已垂青史筆,卻令後死重哀吟。
參考注釋
業已
業經;已經
準備工作業已完成
垂青
比喻得到重視,受到優待
曾參活句垂青眼,未得生侯已白頭。——耶律楚材《蒲華城夢萬松老人》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耳。”
(2).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執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4).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
後死
(1).謂死在後,常用作生者自謙之詞。《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何晏 集解:“ 文王 既沒,故 孔子 自謂後死。”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維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柳亞子 《海寧觀潮有作》詩:“我亦廿年慚後死,射潮穿冢兩蹉跎。”
(2).指後生小輩。 宋 陳亮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父老 長安 今餘幾?後死無讎可雪。”
朱同名句,汪尚書挽章(澤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