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雍平涼令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送吳雍平涼令原文

洞庭葉微脫,衡陽雁未歸。

秋雲招客思,偏向隴頭飛。

風霜過商郢,飄泊遊子衣。

行邁豈不遠,在彼渭水沂。

早寒關草白,九月邊馬肥。

西州風俗厚,長官民政稀。

洪河繚勢勝,大山四蟠圍。

登臨賦今古,壯志相發揮。

宦遊子誠樂,孤陋予何依。

念此性疏朴,動輒觸世機。

相逢幸燭理,義愜不謂非。

扶持失其直,曲逢嗟願為。

朋友日已削,道義誰與幾。

離騷默自1*1慰,但寄黃金徽。

詩詞問答

問:送吳雍平涼令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送吳雍平涼令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陽雁

亦作“ 陽鴈 ”。大雁。語本《書·禹貢》:“ 彭蠡 既豬,陽鳥攸居。” 孔 傳:“隨陽之鳥,鴻鴈之屬。” 唐 孟浩然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詩:“鳥宿隨陽雁,魚藏縮項鯿。” 宋 梅堯臣 《寄送謝師厚餘姚宰》詩:“君南我赴北,日見陽鴈度。” 清 姚鼐 《九日渡湘水》詩:“涼風送陽鴈,空景弔陰蚪。”

客思

客中遊子的思緒。 唐 陳子昂 《白帝城懷古》詩:“古木生雲際,孤帆出霧中。 川 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禍亂天心厭,流離客思傷。” 元 貢性之 《題畫》詩:“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長。” 明 胡其毅 《送洪仲闇還霍丘﹞》詩:“昨夜訊息來,山鄉寇為難。客思已無端,寸心不知亂。”

偏向

不正確的傾向,多指掌握政策過左或過右,或在幾項工作中只注重某一項

隴頭

(1). 隴山 。借指邊塞。 南朝 宋 陸凱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宋 蘇軾 《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 雲。” 明 徐禎卿 《送士選侍御》詩:“胡天飛盡 隴頭 雲,惟見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詩:“ 隴頭 明瑞雪,天下扇東風。”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 漢 橫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晉 以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隴頭》。”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飄泊

同“漂泊”

子衣

(1).古代天子對諸侯臣下賜服,以明封爵等。後稱天子所賜衣服為“子衣”。《詩·唐風·無衣》:“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孔穎達 疏:“天子命諸侯必賜之以服,故請其衣。就天子之使請天子之衣,故云子之衣也。”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之二:“子衣安吉,不待請而得之;我馬虺隤,蓋知勞而賜者。”

(2).即胞衣。也叫胎衣或衣胞。《隋書·東夷傳·流求國》:“婦人產乳,必食子衣,產後以火自灸,令汗出,五日便平復。”

行邁

行走不止;遠行。《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馬瑞辰 通釋:“邁亦為行,對行言,則為遠行。行邁連言,猶《古詩》雲‘行行重行行’也。” 漢 王充 《論衡·指瑞》:“實者驎至,無所為來,常有之物也,行邁 魯 澤之中,而 魯國 見其物遭獲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樹雞柵》詩:“吾衰怯行邁,旅次展崩迫。” 明 楊士奇 《漢江夜泛》詩:“悠悠念行邁,慊慊懷所懽。” 周詠康 《雜詩》:“行邁多傷感,淒愴理素琴,一彈再三嘆,哀響入雲岑。”參見“ 行行 ”。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寒關

寒冷地方的關口。 北周 庾信 《竹杖賦》:“寒關悽愴,羈旅悲涼。” 唐 李嘉祐 《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詩:“衰柳寒關道,高車左掖臣。”

九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九個月

(2) 第九個太陰月

(3) 九個月

邊馬

(1).車駕兩側的馬。《楚辭·遠遊》:“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 朱熹 集註:“邊,旁也;謂兩驂也。”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二:“軍行至 紅花埠 遇雨泥濘,邊馬倒斃一頭。”

(2).邊地的馬。 漢 蔡琰 《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鴈歸兮聲嚶嚶。” 南朝 陳 沉炯 《賦得邊馬有歸心》詩:“窮秋邊馬肥,向塞甚思歸。” 清 黃景仁 《順昌劉武穆祠》詩:“不教長驅得留鎮,邊馬誰敢窺 淮西 ?”

(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捻軍後期,全部成為騎兵,出軍前,先派出數百人的精銳馬隊,在前偵察,一旦發現敵人大隊,立即向主力部隊報告,如遇小股敵人,即加以殲滅。 清 王定安 《求闕齋弟子記·剿捻上》:“賊忽分股,一竄 阜陽 三河尖 ,一竄 新蔡 、 汝陽 ,邊馬至 西華 、 鄧城 等處。”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這功夫, 羅立海 來了。他稟告了邊馬打探的最新軍情。”

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後,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儘是 羊曇 醉後春。” 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沉堯道同餘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陝西 地區。《戰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後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於西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 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衝。

風俗

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風俗。——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官民

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間。《史記·儒林列傳》:“其治官民皆有廉節,稱其好學。”《後漢書·皇甫規傳》:“每有征戰,鮮不挫傷,官民並竭,上下窮虛。”《明史·職官志三》:“初設四夷館隸翰林院,選國子監生習譯。 宣德 元年兼選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學士稽考程課。”《好逑傳》第二回:“此係朝廷欽賜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窺探。”

洪河

大河。古時多指 黃河 。 漢 班固 《西都賦》:“右界 褒 、 斜 、 隴首 之險,帶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唐 李白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雖平 嵩丘 、填 伊洛 ,不足以掩宮城之骸骨;決 洪河 、灑 秦 雍 ,不足以盪犬羊之羶臊。”《宋史·河渠志一》:“近者 澶 濮 等數州,霖雨薦降, 洪河 為患。”

勢勝

形勢優越。《魏書·陸叡傳》:“還遣慕德之人効其餘力,乘流而下,勢勝萬倍,蕞爾 閩 甌 ,敢不稽顙。”《南史·梁武帝諸子傳論》:“ 武陵 地居勢勝,卒致傾覆,才輕志大,能無及乎。” 宋 蘇轍 《三國論》:“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

大山

泰山。《墨子·非攻中》:“北而攻 齊 ,舍於 汶上 ,戰於 艾陵 ,大敗 齊 人,而葆之 大山 。” 孫詒讓 間詁引 蘇時學 云:“ 大山 即 泰山 。”《莊子·盜跖》:“ 盜跖 乃方休卒徒 大山 之陽。”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壯志

豪壯的志願、襟懷;偉大的志向

壯志未酬

相發

(1).相感發。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太史 於 戰國 ,於説取 韓非 ,於文取 屈原 ,皆深嗟極慕。要以二子窮愁鬱抑,觸諱殺身,與己意相發,故沾沾焉。”

(2).相發明。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媒氏民判解》:“士以二十為極,庶民以三十為極,女子則皆以二十為極,執婦人之禮與奔者不禁之令相發也。”

宦遊子

亦作“ 宦遊子 ”。出外做官或求官的人。 唐 王維 《別弟縉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詩:“遠樹蔽行人,長天隱秋塞。心悲宦遊子,何處飛征蓋?” 唐 岑參 《送鄭甚歸東京氾水別業》詩:“對酒風與雪,向家河復關。因悲宦遊子,終歲無時閒。”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二:“不如守貧賤,貧賤可久長。傳語宦遊子,且來歸故鄉。”

見“ 宦遊子 ”。

孤陋

見聞少,學識淺薄

疏朴

亦作“ 疏朴 ”。亦作“疎朴”。亦作“疎朴”。1.粗略。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綴疎朴,未為密緻耳。”《文獻通考·經籍十六》:“《玉篇》三十卷…… 陳氏 曰:大約本《説文》,以 後漢 反切音未備,但云讀如某,其反切皆後人所加,多疎朴脫誤。”

(2).簡樸。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與胡雒君論文》:“專工詩者不能不作散語……散語率多古拙疏朴。” 清 惲敬 《上舉主笠帆先生書》:“本朝作者如林,其得正者, 方靈皋 為最,下筆疎朴而有力。”

亦作“疎朴”。見“ 疏朴 ”。

動輒

動不動就;常常

動輒開罪於人

頂成叔動輒就打老婆

世機

世俗的機心。 唐 溫庭筠 《渭上題》詩之三:“煙水何曾忘世機,暫時相向亦依依。” 明 宋濂 《<用明禪師文集>序》:“其為人脫略世機,不為浮累所縛,有如其詩。” 清 姚鼐 《送朱子穎知泰安府》詩:“遨遊誰識為 巴 守?調笑何嘗入世機。”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燭理

(1).英明治理。《漢書·元帝紀》:“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婁遭凶咎。”

(2).考察事理。《舊唐書·代宗紀》:“朕涉道未弘,燭理多昧。”《朱子語類》卷五二:“若非燭理洞徹,胸次坦然,即酬酢應對,蹉失多矣。”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一涉瞻徇,即為負國溺職……無如燭理不明者,比比皆然。”

不謂

(1).不告訴。《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陳奐 傳疏:“‘遐不謂矣’《禮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瑕古通用。 鄭 注云:瑕之言胡也,謂猶告也。”

(2).不以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 ﹞嘗與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難,然不謂善。” 晉 乾寶 《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

(3).不算作;不稱為。 清 戴震 《徐節婦傳》:“ 徐氏 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諄囑醮婦,抑何明也!一人不殺,而諸恨並雪,可不謂神乎!”

(4).不意,不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悼紅仙史》:“乖隔以來,靡日不思,不謂今日又有相見之期。” 毛 * 《反對本本主義》:“不謂 * 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扶持

(1) 扶著

(2) 幫助,支撐照料

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朋友

(1) 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孟塗文集》

(2) 戀愛的對象

談朋友

(3) 指幕友

我那裡左右要請朋友,你就可以揀一個合式的事情,代我辦辦。——《二刻拍案驚奇》

道義

道德和正義

道義上的支持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黃金徽

金飾的琴徽。借指琴。 唐 劉禹錫 《裴祭酒尚書見示春歸城南青松塢別墅寄王右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詩:“一聞丘中趣,再撫黃金徽。”

詩詞推薦

送吳雍平涼令原文_送吳雍平涼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