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欽差工部侍郎夢麟總河白鐘山等奏報荊山橋疏浚工成命議敘董事諸臣詩以紀事》
全文:
去年秋溢孫家集,大事茭楗塞決口。
餘波泥淀荊山橋,微湖路塞水不受。
連延數郡被災沴,未涸春田農束手。
加賑聊以救目前,善策亟為籌其後。
冬官之亞適隨鑾,相度疏排汝其懋。
南北河臣胥本責,毋分疆界連臂肘。
集役備物發帑償,守土臣職晉也就。
同心合力勉宣防,豈在清塵供奔走。
瀹浚兩月工始成,荊山水泄四臣奏。
二麥雖已失餅餌,大田庶可播畎畝。
酬勞獎績爾則應,消患致和吾益忸。
參考注釋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路塞
道路阻塞。《文選·曹冏<六代論>》:“兼親疎而兩用,參同異而並進,是以輕重足以相鎮,親疎足以相衞,併兼路塞,逆節不生。” 李周翰 註:“併兼路塞,謂不相侵劫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
乾隆名句,欽差工部侍郎夢麟總河白鐘山等奏報荊山橋疏浚工成命議敘董事諸臣詩以紀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