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耿湋送大谷高少府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耿湋的《送大谷高少府》

全文:
縣屬并州北近胡,悠悠此別宦仍孤。
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古塞草青宜牧馬,春城月暗好啼烏。
雕殘貴有親仁術,梅福何須去隱吳。

耿湋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耳。”

(2).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執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4).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轅門

古時軍營的門或官署的外門

魯儒

魯國 儒生。亦泛指儒家學說的信奉者、儒派學者。 唐 皇甫冉 《送孔黨赴舉》詩:“家承 孔聖 後,身有 魯 儒名。” 清 顧炎武 《答徐公肅書》:“不忘百姓,敢自托於 魯 儒;維此哲人,庶興哀於 周 雅。”

耿湋名句,送大谷高少府名句

詩詞推薦

  •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

    楊萬里宋代〕不是春光不早回,卻緣春雪勒疏梅。詩人縰有催花手,有雪堪推花只推。
  • 贈徑山銛書記

    陸游宋代〕徑山老將無勍敵,百萬魔軍俱掃跡。座下何人策雋功,籌略縱橫銛記室。銛公聲名滿吳會,惟有放翁最先識。奕奕
  • 留別金陵諸公

    李白唐代〕海水昔飛動,三龍紛戰爭。鐘山危波瀾,傾側駭奔鯨。黃旗一掃蕩,割壤開吳京。六代更霸王,遺蹟見都城。至今
    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詩詞名句
  • 勸世

    呂岩唐代〕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詩詞名句
  • 含粹齋

    乾隆清代〕溪畔繚山垣,過溪遂入門。文言取乾象,聖意示書軒。納景既無雜,淑身識有源。老來深契此,底事又辭繁。
  • 喜晴

    乾隆清代〕西北捲雲幕,碧天放午晴。山呈本面目,人趁好途程。日晃煙郊闊,風輕夏爽生。潮河不致漲,鳳駕想安行。
  • 與諸子游羅浮

    何鞏道明代〕又放輕帆泊晚沙,竹籬生筍柳生花。風吹蘋葉知潮上,煙出松門見日斜。屏外乞漿無杵臼,橋頭包飯有胡麻。停舟
  • 讀史記隨筆·其十

    乾隆清代〕數奇受誡部書催,豈大將軍特忌猜。責簿刎身人盡惜,殺降應悔有由來。
  • 九龍坡

    江源明代〕獨客心何壯,九龍坡自高。風顛猿抱樹,人過雉藏蒿。我喜詩懷闊,誰憐僕從勞。今朝持節過,題石托吾曹。
  •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

    杜甫唐代〕極樂三軍士,誰知百戰場。無私齊綺饌,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鸚鵡,佳人指鳳凰。幾時來翠節,特地引紅妝。繡段
    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詩詞名句
應知史筆思循吏,莫料轅門笑魯儒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