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篙探,百丈百夫牽

杜曾峽山古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杜曾的《峽山古調》

全文:
濫觴岷山側,朝宗蓋自然。
沸沸出幽竇,滔滔成巨川。
深流疑徹地,遠勢欲浮天。
萬石攢若斗,一流瀉如懸。
二蜀通貨博,三峽為防堅。
上下比難險,往來爭泝沿。
沖高濆氣盛,轉急洶形圓。
行人戒仲夏,招子尚耆年。
風波雖滅裂,灘磧且叢駢。
湍聲混蠻市,漲潤入畲田。
旁臨股且粟,順下目無前。
浮沫逢槎聚,垂瀑依岸穿。
哀猿藏森聳,渴鹿聽潺湲。
幽勝祠宇密,傾危村舍聯。
寒沙淹宿雨,暖漵罩春煙。
青蕪隨遠曲,白鳥戲輕漣。
常經祗名利,舊隱多神仙。
至清逃鰌鱓,極奧容鱘鱣。
楚臣忠義郁,巫女威福專。
龍驤戰具敏,鯀嗣導功全。
瞿唐十里暗,灩澦一邱偏。
砥柱未足擬,呂梁誠浪傳。
伊予非智者,被命徒勉旃。
尺短糾列郡,寸進乘孤船。
一步一篙探,百丈百夫牽
通夕但耿耿,終日惟乾乾。
廢職罹罪罟,委命通化甄。
寄言千金子,狂狷可聞焉。

杜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杜曾一步一篙探,百丈百夫牽書法作品欣賞
一步一篙探,百丈百夫牽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一步

(1).行走時兩腳間的距離。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以萬里為一步,以千歲為一朝。”《朱子語類》卷二:“只似在圓地上走,一人過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緩,差數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馬兒往西行,坐車兒往東拽,兩口兒一步兒離得遠如一步也。”

(2).謂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兩口兒眉頭暫開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務的某一段。《景德傳燈錄·靈龕禪師》:“出處非千佛,春來草自清,問碌碌地時如何?試進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語錄·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雲養心莫善於寡慾, 周子 又進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無, 顏子 三月不違者,已到無欲之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我的意思,總等他進一步,功名成就,纔給他提親呢。”《紅樓夢》第七十回:“我們每日每人臨一篇給他,搪塞過這一步兒去就完了。” 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六章第三節:“要從這種鬥爭中去肅清公開的或隱藏的漢奸勢力;要做到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眾的力量。”

(4).長度名。歷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為一步, 秦 以六尺為一步,後亦以五尺為一步。《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孔穎達 疏:“古者八寸為尺,今以 周 尺八尺為步,則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書·突厥傳上》:“ 後魏 築長城,議者以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萬人。”

(5).中醫運氣學說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為“一步”。《素問·六微旨大論》:“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註:“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百夫

猶眾人,多人。《詩·秦風·黃鳥》:“維此 仲行 ,百夫之防。” 唐 韓愈 《孟生》詩:“一門百夫守,無籍不可尋。” 清 王又旦 《次豐城得汪檢討書知吳野人已卒詩以哭之》:“平生獨往心,百夫挽強弩。”

杜曾名句,峽山古調名句

詩詞推薦

一步一篙探,百丈百夫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