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仲並的《劉乾耀紹原昔同里巷以貧見過愧無以副其意輒》
全文:
舊時阡陌荊榛底,十載縱橫豺虎群。
絳帳並游那更得,烏衣群從斷相聞。
尚傳是是非非語,翻坐奇奇怪怪文。
諛墓平生吾豈敢,了無一物壽劉君。
參考注釋
舊時
過去的時候;從前;昔時
著我舊時裳。——《樂府詩集·陌上桑》
舊時茅店社林邊。——宋· 辛棄疾《西江月》
舊時欄楯。——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阡陌
(1) 田界
田連阡陌
(2) 田間小路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3) 田野,壟畝
援旗誓眾,奮於阡陌之上。——晉· 陸機《豪士賦》序
(4) 比喻途徑、門路
(5) 草野民間
倔起阡陌之中。——漢· 賈誼《過秦論上》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豺虎
(1).豺與虎。泛指猛獸。《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山豗谷洶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 清 陳鵬年 《新春雜感次韻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
(2).喻兇狠殘*暴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漢 王粲 《七哀詩》:“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詩:“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當時 燕 薊 淪於 契丹 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 清 徐昂發 《鐵嶺關》詩:“緬昔豺虎鬭,百戰爭要害。” 鄧中夏 《過洞庭》詩:“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
仲併名句,劉乾耀紹原昔同里巷以貧見過愧無以副其意輒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舊時阡陌荊榛底,十載縱橫豺虎群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