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貫休的《感懷寄盧給事二首》
全文:
綿綿遠念近來多,喜鵲隨函到綠蘿。
雖匪二賢曾入洛,忽驚六義減沈疴。
童扳鄰杏隳牆瓦,燕啄花泥落砌莎。
好更因人寄訊息,活州歸去已蹉跎。
常憶團圓繡像前,東歸經亂獨生全。
孤峰已住六七處,萬事無成三十年。
每想苑牆危逼路,更思缽塔曉凌煙。
如今憔悴荊枝盡,一諷來書一愴然。
參考注釋
二賢
稱譽 唐 顏真卿 、 宋 范仲淹 。 宋 王十朋 《寄南安鹿宰》詩:「春秋重復古,二賢還舊祠。」 元 孛蘭肹 《元一統志·饒州路·古蹟》:「 二賢堂 ,堂在 饒州路 。二賢, 唐 顏真卿 、 宋 范仲淹 也。舊志……又雲,舊有思賢堂, 王十朋 所建,亦為二賢設也。」
六義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後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
(2).指六書。《晉書·衛恆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芸芸親手澤。」參見「 六書 」。
沈疴
亦作「 沉痾 」。亦作「沉痾」。重病;久治不愈的病。 南朝 宋 鮑照 《自礪山東望震澤》詩:「以此藉沉痾,棲跡別人羣。」 唐 權德輿 《臥病喜惠上人李鍊師茅處士見訪以贈》詩:「沉疴結繁慮,臥見書窗曙。」 明 歸有光 《與吳三泉書》之八:「彌年沉痾,無一日強健。」 清 龔玉晨 《紫姬小傳》:「矧余沉疴委頓十餘年,需人娛侍,得此賢孝之媛,而復失之。」 廬隱 《海濱故人·或人的悲哀》:「我的姑媽在 杭州 住,我打算到她家去,或者能借天然的美景,療治我的沉疴。」
貫休名句,感懷寄盧給事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