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實勝寺》
全文:
故老今何在,祗園此尚存。
藉尋禽敵烈,總為戴天恩。
臨汝心母貳,蠢茲氣已吞。
戎衣寰海定,武器再三捫。
繼序思皇祖,貽庥逮耳孫。
綿綿瓜有瓞,億載永蟠根。
參考注釋
繼序
(1).繼緒。《詩·周頌·閔予小子》:“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毛 傳:“序,緒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八·晉宗廟歌》:“明明烈考,丕承繼序。” 唐 韓愈 《扶風郡夫人墓志銘》:“惟宗廟之尊重,繼序之不易。”
(2).先後承接的序次。《舊唐書·經籍志上》:“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十二曰譜系,以紀世族繼序。”
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遠祖。《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儀禮·聘禮》:“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漢 張衡 《南都賦》:“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孫傳能 《剡溪漫談·曾孫》:“今朝廷祭告宗廟,高祖而上,概稱皇祖;自稱皆孝玄孫,乃不稱曾。”
(2).對已故祖父的敬稱。《隸續·晉右軍將軍鄭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伊皇祖之弱辰,逢時艱之孔棘。”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亡祖》:“ 李習之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當時不以為怪;若施之近代,則犯大不韙矣。故古時稱有不可通於今者,此類是也。”
耳孫
《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耳孫者,玄孫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孫,曾孫也。”又引 晉灼 曰:“耳孫,玄孫之曾孫也。” 顏師古 註:“耳孫,諸説不同。據《平紀》及《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孫之耳孫。耳音仍……據《爾雅》:‘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從己而數,是為八葉,則與 晉 説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按,《類篇·耳部》:“昆孫之子為耳孫。”後多以“耳孫”泛指遠代子孫。 金 段成己 《題梁氏靜樂堂》詩:“ 叔敬 有耳孫,犖犖與時異。” 明 唐寅 《世壽堂》詩:“鷄窠小兒是鼻祖,鳩枝老子為耳孫。” 清 沉濤 《交翠軒筆記》卷四:“ 林霽山 《孤山》詩:‘耳孫今白髮,酹酒滿寒蕪。’” 章炳麟 《秦政記》:“ 明 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
乾隆名句,再題實勝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