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今器識兼文武,倒反映誰歟當此舉

李呂賀吳守被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呂的《賀吳守被召》

全文:
吳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旨經綸。
少年固已富家學,筮仕聊稱梅子真。
挽弓驏馬特餘事,智勇未減飛將軍。
向者長汀初擁節,寇攘聚集驚鄉付。
誰知撫定有長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讙呼弛兵七,至今妥巾無叛民。
移帥贛川尤鎮靜,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盜*號淵藪,一旦荒壟安鋤耘。
錢流地上非橫索,鈴齋坐嘯生陽春。
踐更盤錯威望著,素秉公謙政有神。
貪吏望風爭解去,冤民在處皆獲伸。
還家坐席曾示暖,迅召連崔已在門。
或人未免巧求譽,我公特立天下聞。
厥今器識兼文武,倒反映誰歟當此舉
江淮百萬屯邊兵,轉輸饋餉傾吳楚。
中原荊棘今幾年,師老不試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輿論,天意可見公宜處。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國先零豈難取。
唾手燕雲會有時,佇看大將建旗鼓。
勒功異域鄙班超,歸佐熙朝作申甫。

李呂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呂厥今器識兼文武,倒反映誰歟當此舉書法作品欣賞
厥今器識兼文武,倒反映誰歟當此舉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器識

器量與見識

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晉書·張華傳》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反映

(1) 反照。比喻表現出客觀事物的本質

(2) 把情況、意見等告訴上級及有關部門

李呂名句,賀吳守被召名句

詩詞推薦

厥今器識兼文武,倒反映誰歟當此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