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陸機的《日出東南隅行》
全文:
扶桑升朝暉。
照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麗。
濬房出清顏。
淑貌耀皎日。
惠心清且閒。
美目揚玉澤。
蛾眉象翠翰。
鮮膚一何潤。
秀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儀。
婉媚巧笑言。
暮春春服成。
粲粲綺與紈。
金雀垂藻翹。
瓊佩結瑤璠。
方駕揚清塵。
濯足洛水瀾。
藹藹風雲會。
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羅幕。
北渚盈軿軒。
清川含藻景。
高岸被華丹。
馥馥芳袖揮。
泠泠纖指彈。
悲歌吐清響。
雅舞播幽蘭。
丹唇含九秋。
妍跡陵七盤。
赴曲迅驚鴻。
蹈節如集鸞。
綺態隨顏變。
沈姿無定源。
俯仰紛阿那。
顧步鹹可歡。
遺芳結飛飆。
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詠。
春遊良可嘆。
參考注釋
雅舞
亦作“ 雅儛 ”。古代帝王用於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的舞蹈。分文、武兩大類。文舞的舞者左手執籥,右手執翟。武舞的舞者手執朱乾、玉戚等兵器。起源於 周 ,以後歷代均有增刪修訂,以歌頌本朝的文治武功。 三國 魏 曹丕 《於譙作》詩:“獻酬紛交錯,雅舞何鏘鏘。” 晉 陸雲 《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二:“西城善雅儛,總章饒清彈。”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舞曲歌辭序》:“雅舞者,郊廟朝饗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樂有先後,以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 黃帝 之《雲門》, 堯 之《大鹹》, 舜 之《大韶》, 禹 之《大夏》,文舞也;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武舞也。 周 存六代之樂,至 秦 惟餘《韶》、《武》; 漢 魏 以後,鹹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雖不同,不變其舞。故《古今樂録》曰:‘自 周 以來,惟改其辭,示不相襲,未有變其舞者也。’……自 漢 已後,又有廟舞,各用於其廟。凡此皆雅舞也。”
幽蘭
(1).蘭花。《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前蜀 韋莊 《上春詞》:“幽蘭報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飛迴。” 陳毅 《冬夜雜詠·幽蘭》:“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2).古琴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援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 楚 謡以《幽蘭》儷曲。” 唐 白居易 《聽幽蘭》詩:“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慇懃更弄看。”
陸機名句,日出東南隅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