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盆菊》
全文:
塗龜寧曳尾,不慕藏廊廟。
山木寧棲崖,青黃非所好。
黃花隱逸材,倜儻寡同調。
卉譜偶傳名,藝苑誰能貌。
花師鮮法眼,視比春葩耀。
杯水引滋溉,圓盆作幽隩。
枝幹受束縛,猶詡人工妙。
杞柳為杯棬,戕賊性已拗。
繩墨厥天然,俯仰任其詔。
垂頭綻冷芳,恐被柴桑笑。
剪翅來孤鶴,引吭一相吊。
參考注釋
杞柳
木名。落葉喬木,枝條細長柔韌,可編織箱筐等器物。也稱紅皮柳。《孟子·告子下》:“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杞柳為桮棬。” 晉 孫楚 《登樓賦》:“杞柳綢繆,芙蓉吐芳,俯依青川,仰翳朱楊。” 宋 黃庭堅 《乙未移舟出》詩:“安能詭隨人,曲折作杞柳。”
杯棬
亦作“ 杯圈 ”。亦作“桮棬”。亦作“桮圈”。 1.一種木質的飲器。《孟子·告子上》:“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焦循 正義引《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 盧辯 註:“杯,盤盎盆盞之總名也。蓋桮為總名,其未彫未飾時,名其質為棬,因而桮器之不彫不飾者,即通名為棬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器械雕琢,財用之蠹也……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其為害亦多矣。”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序:“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滿而止,又安能測其霶霈之所至哉。” 唐 劉禹錫 《述病》:“視既分,則嚮時之僕已睆然執杯圈侍予於前矣。”
(2).《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 鄭玄 註:“圈,屈木所為,謂巵匜之屬。” 孔穎達 疏:“杯圈,婦人所用,故母言杯圈。”後因用作思念先母之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父之遺書,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澤,不忍讀用。”《明史·后妃傳二·孝靖王太后》:“朕昔在青宮,莫親溫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 清 顧炎武 《先妣忌日》詩:“無窮明發千年慨,豈獨桮棬忌日思。”
(3).猶杯酒。 宋 蘇轍 《早睡》詩:“杯棬相勤酬,往往見譏誚。” 明 高攀龍 《三時記》:“ 文山公 曾謁其祠,輒與二公杯棬酬酢。”
戕賊
傷害;殘害
戕賊人性
乾隆名句,盆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