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林逋詩帖真跡用卷中蘇軾書和靖林處士詩後韻》
全文:
好春重至西湖曲,不愛山青與水綠。
所愛別館近林家,步步遠塵樹樹玉。
設雲處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
新得先生遺墨妙,日觀不厭繼以燭。
五詩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渾無不足。
宜令東坡拜下風,健筆藏筋詎豐肉。
馬遷死後良史無,峰色湖光皆實錄。
即景合璧詠雙絕,和吟豈謝巴人曲。
兩賢同得社而祭,往往叢祠倚松竹。
所惜潛亦箇中人,遙遙祗享柴桑菊。
參考注釋
箇中人
此中人
平生自是箇中人,欲問漁舟便寫真。——蘇軾《李頎畫山見寄》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乾隆名句,題林逋詩帖真跡用卷中蘇軾書和靖林處士詩後韻名句